[发明专利]一种保鲜果菜盒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29829.3 | 申请日: | 200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H·泽维尔;杨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气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0 | 分类号: | F25D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旭荣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鲜 果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鲜果菜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保鲜果菜盒。
背景技术
影响制冷器具中存放食物的保质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到目前为止,人们主要是通过对冰箱的温度进行控制而实现保鲜的目的,还没有通过对其湿度进行控制而实现保鲜的方法和设备。
现有的应用于制冷器具的保鲜装置有几种。目前广泛应用的有一种保鲜果菜盒,这种保鲜果菜盒由一个简单的单层盒子构成,这种单层盒子没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盒子里的温度很不稳定,水分散失得很快,而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及其变化对盒子里面的温度和湿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存放在其中的食物容易腐烂或脱水。
还有使用一个封闭盒子来保鲜的装置,这种封闭盒子利用一些密封材料进行密封,但是这种封闭盒子仍然不能很好地防止水分的散失,这是因为盒子中空气的水蒸气的压力迫使盒子中的湿度能通过一个很小的缝隙与周围环境的湿度达到平衡,因此即使是食物贮存在封闭盒子中,只要存在一个很小的缝隙,水分也会很快散失,温度的稳定性也不好。
另外,还有利用机械调节结构来调节湿度的果菜盒,但是这种机械调节结构也不能很好地使盒子里面的湿度保持稳定。
以上这些现有技术中的保鲜装置都不能提供用来保鲜蔬菜和水果的稳定的湿度和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鲜果菜盒,该保鲜果菜盒能确保里面的温度稳定和较高的湿度,从而防止所存放的食品的水分散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保鲜果菜盒,其包括一个顶盖、一个外盒子和至少一个容纳在所述外盒子中并与所述外盒子形成一定间隙的内盒子,从而使所述外盒子、所述内盒子和所述顶盖处于安装状态时能形成一个密封腔。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盒子具有左、右、后和底侧,所述内盒子具有左、右、后、底侧和前侧,所述前侧为单层或双层前壁。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盒子和内盒子均为上部开口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盒子和顶盖是整体制成的,所述内盒子带有单层或双层前壁。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内盒子和外盒子之间设有隔离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隔离装置为设置在内盒子的外部或外盒子的内部上的至少一个支点。
根据本发明,所述隔离装置为设置在内盒子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凸缘。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盒子的底部的边缘上设置两个凸台,从而可使所述内盒子支撑在其上。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内盒子的外部的下侧或外盒子的内部的上侧设置至少一个柱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顶盖是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所述间隙为5mm-30mm。
根据本发明,该间隙为10mm。
根据本发明,所述内盒子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可移动的隔板。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盒子外设有使所述保鲜果菜盒可滑动地置入冰箱内的与冰箱的支撑条相配合的部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本发明中所述的空气绝缘层相当于加厚了果菜盒的厚度,增加了保温效果,使盒子里面的温度很难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果菜盒里面的温度更加稳定。
第二:由于发明采用双层墙壁结构,形成了一层空气隔层,在此隔层中存在的水蒸气压力远远比内盒子中的水蒸气压力大,因而内盒子中的水蒸气很难散发到此隔层中,从而,保证了内盒子中的水分,使里面的湿度保持很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保鲜果菜盒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的保鲜果菜盒处于紧密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保鲜果菜盒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的保鲜果菜盒处于紧密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保鲜果菜盒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的保鲜果菜盒处于紧密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保鲜果菜盒的分解图。
图9为图8中的保鲜果菜盒处于紧密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9中的B-B剖视图。
图11的曲线图为本发明的保鲜果菜盒中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和现有技术中的蔬菜抽屉中相对湿度的变化的比较。
图12的曲线图为本发明保鲜果菜盒中温度的变化和现有技术中的蔬菜抽屉中温度的变化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气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电气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9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