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和解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25586.6 | 申请日: | 2005-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旼锡;丁奎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3M13/00 | 分类号: | H03M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凯;钟强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密度 奇偶 校验码 编码 解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使用低密度奇偶校 验(在下文中简写为LDPC)码来编码和解码的方法。虽然本发明适合于 宽的应用范围,其尤其地适合于具有增强的性能。
背景技术
通常,编码是尽管当发送侧经由通信信道发送数据时的信号失真、 信号损失等等所引起的误差,发送侧为接收侧执行数据处理以恢复原 始数据的处理过程。而解码是接收侧将编码的发送数据恢复为原始数 据的处理过程。
近来,很多的注意力放在使用LPDC码的编码方法上。该LDPC 码是具有低密度的线性块码,因为奇偶校验矩阵H的大部分元素是零, 其是由加拉格(Gallager)在1962年提出的。由于技术困难,在当时 很难实现LDPC码,其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该LDPC码在1995年被 重新考虑,使得其优越性能被验证。因此,进行了许多的努力去研究 和开发LPDC码。(参考资料:[1]Robert G.Gallager,“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低密度奇偶校验码),The MIT Press出版,1963 年9月15日。[2]D.J.C.Mackay,“Good error-correcting codes based on very sparse matrics”(基于非常稀疏矩阵的良好纠错码),IEEE Trans. Inform.Theory(IEEE会议、信息、原理),IT-45,pp.399-431(1999))。
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是包括“0”和“1”的二进制矩阵。由于 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的“1”的数目是非常少的,在大尺度矩阵的情 况下,允许经由重复解码来解码LDPC的奇偶校验矩阵。如果矩阵尺 度是非常大的,类似turbo码,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示出接近于香 农(Shannon)的信道容量极限的性能。
LDPC码可以通过(n-k)×n维的奇偶校验矩阵H来解释。并且,对 应于奇偶校验矩阵H的生成矩阵G可以通过等式1得到。
[等式1]
H.G=0
在使用LDPC码的编码/解码方法中,发送侧通过等式2使用与奇 偶校验矩阵H具有等式1的关系的生成矩阵G来编码输入数据。
[等式2]
c=G.u,这里“c”是码字,并且“u”是数据帧。
但是,现在通常使用利用奇偶校验矩阵H,而不是利用生成矩阵 G的输入数据编码方法。因此,如以上解释所述,在利用LDPC码的 编码/解码方法中,该奇偶校验矩阵H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奇偶校验 矩阵H具有极大的尺度,对于相应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需要许多的运算。 并且,奇偶校验矩阵H的实现是非常复杂的。此外,该奇偶校验矩阵 H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
在将许多的权重增加给包括“0”和“1”的二进制矩阵的奇偶校验 矩阵H的过程(即,增加“1”的数目)中,更多的变量被增加给奇偶校验 等式。因此,在使用LDPC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中可以示出更好的性 能。
但是,如果更多的权重被增加给奇偶校验矩阵H,可以从整个奇 偶校验矩阵中产生4-圈(cycle)或者6-圈。因此,使用LDPC码的编 码和解码方法的性能可能被恶化。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和解 码的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一个或多个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 引起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LDPC码编码和解码的方法, 通过其可以减小用于存储为使用LDPC码编码或者解码所必需的奇偶 校验矩阵的存储器,和为编码或者解码所必需的计算量以及复杂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LDPC码编码和解码的方 法,通过其可以以将奇偶校验矩阵H的4-圈或者6-圈减到最小的方式 增强编码或者解码方面的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的特点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从该描 述中在某种程度上将是清晰可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获悉。 通过在著述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所附的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 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5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套轴承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 下一篇:含氟聚合物共混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