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坐标测量机中使用的测量探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21832.0 | 申请日: | 2005-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4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B·彼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边形度量衡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012 | 分类号: | G01B7/012;G01B5/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瑞典纳卡***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坐标 测量 使用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坐标测量机中使用的测量探测器。
背景技术
测量探测器用于坐标测量机,作用是接触被测物体,该装置安装在一只移动臂的末端,这样当它开始接触到被测物体时就会发出信号,从而开始记录下探测器在坐标系统内的位置。或者,也可采用一种光学装置,即一种免接触装置,以便当其处于相对被测物体的某个精确位置时会发出上述信号。
测量探测器包括一个测量针,其自由端通常会装有一个球形触头用来接触被测物体。测量针安装在测量探测器上,这样当球形触头接触到被测物体时就会给出安装的测量针的位移,其移动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确定,这样就能确定球形触头和被测物体之间的精确接触点。
在现有的包括这类测量探测器的坐标测量机中,测量针正常装配,以便大量的元件依次连接,这样可能令这些元件都弯向与其垂直的同一个方向,以便共同作用促使测量针可能在某一预定方向任意移动。位移需检测,以防止探测器进一步移动,其当前位置,应其需要,记录测量针的位移以便计算被测物体当前的方位。在专利文件GB 1551218中可以查到这类测量探测器的一个示例。
如上描述的这类测量探测器的问题在于它们记录的误差会积累下来,从而导致连续误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新的测量探测器,其提供更精确测量的可能性,而如上所述的这种误差能被消除。
上述提到的目的可以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测量探测器来实现,该探测器包括一个连接于坐标测量机的基座、一个测量针支架和一个由该支架支撑的测量针,其中测量器支架由带有至少三根刚性支撑物的基座支撑,藉此,该支撑物通过球形的连接器与测量针支架相连,该支撑物可以相对于基座沿纵向移动,这样测量针支架和基座之间的角度就可以改变,并且,支撑物设计为便于它们穿过基座,通过基座相对于测量针支架相反的一面沿径向移动,或多或少伸出来。
该支撑物安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并且它们提供了驱动方式,因此测量针支架,乃至带球形触头的测量针,可以通过自位移的方式进行调整。
根据第二个实施例,测量针包括一种末端装有一球形触头的真实测量针。
根据另一种实施例,测量针由一种虚拟测量针构成,其安装有一个光学传感器,用于检测虚拟针至被测物体的距离。这种光学传感器可以是,如激光器、CCD摄影机,或类似物。
更为普遍的是,本发明包括基座和测量针支架之间的六根支撑物的连接,以及这些支撑物可以分别相对于基座移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测量针支架设计成这样一种形式,即每根支撑物,或者支撑物联合体,控制适用于测量针支架(x、y、z、φ、θ、η)自由移动的六度。然而,本发明将会在此描述大量的简化但不具有局限性的设计。
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测量探测器透视图。
图2显示的是该测量针设计的透视图。
图3显示了等同于图2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本发明将会通过一对实施例来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并配以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显示的是测量探测器透视图,图2显示的是该测量针设计的透视图,根据本发明,其支撑物安置便于它们穿过基座,能沿径向移动,图3显示了等同于图2的原理图,但此处的测量针和测量针支架位置是倾斜的。
因此,图1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一种测量探测器,它包括一个基座1、三根支撑物2(此处是三根圆棒的形式),支撑物在球形接头的帮助下支撑测量针支架3。
测量针支架3轮流支撑测量针4,该测量针的自由端装配有一个球形触头5,这是测量探测器的组件,其倾向于有可能导致接触到被测物体。由于是球形接头,其可以有这样的组成方式,例如,在圆棒2的末端安装一个球形接头,该球形接头装配在测量针支架3的一个内球面壳内,该圆棒2可以相对于测量针支架3构成任何角度。
连接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测量针支架的位置,以至球形触头的位置,相对于一个位于如基座1上的参照点,目的是当其与被测物体接触时,测量针上球头的位置。然而,该测量系统本身于本发明并非至关重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边形度量衡股份公司,未经六边形度量衡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1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