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05002.9 | 申请日: | 200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918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村乕;吉村厚;吉村慎一;吉村靖弘;吉村真喜子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还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废塑料再资源化的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对废塑料(高分子废弃物)加热进行热分解后,还原成重油(相当于A重油)的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通过特开2003-96469号公报已被公知。
该油化还原装置具有溶解槽和热分解槽,该溶解槽具有配置在第一线圈的内侧的第一坩埚,通过使高频电流在第一线圈流动来感应加热第一坩埚,对收容在第一坩埚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氯乙烯等的固形的废塑料以比较低的温度250℃(氯乙烯为70℃)前后进行溶解,得到溶解塑料;该热分解槽具有配置在第二线圈的内侧的第二坩埚,通过使高频电流在第二线圈流动来感应加热第二坩埚,通过将收容在第二坩埚中的溶解塑料加热到450℃(氯乙烯为170℃)前后的高温来进行热分解,产生分解气体,该油化还原装置冷却该分解气体得到重油。
但是,象这样的以往的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存在下述那样应该解决的课题。
第一,因为是对收容在感应加热的第一坩埚的内部的废塑料一面搅拌一面加热,所以在溶解性能上存在界限,从进行迅速的溶解,进一步进行均质且优质的溶解的观点出发,不能说很完善。
第二,因为采用的构成是通过连通管连接第一坩埚的底部和第二坩埚的底部,并且在该连通管上附设开闭阀,所以工序烦杂,另外,在连通管阻塞的情况下等,清洗及维护十分麻烦。
第三,因为具有溶解槽和热分解槽这两个槽,在处理大量的废塑料的情况下虽然适合,但是反之,在处理少量的废塑料的情况下,由于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导致设置性的降低以及通用性的降低,同时由于不必要的电力消耗的增加,运转成本也增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象这样的存在于背景技术中的课题的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构成加热并热分解废塑料Ro,冷却所产生的分解气体Gr进行油化的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1a、1b时,具有热分解槽2、投入口5、供给部6和油化处理部7,该热分解槽2具有配置在线圈3…的内侧的槽主体4,通过使高频电流在线圈3…流动来感应加热槽主体4,至少热分解从废塑料Ro得到的溶解塑料Rd,产生分解气体Gr;该投入口5投入废塑料Ro;该供给部6通过没有溶解槽的强制的或者直接的供给机构Ua、Ub,将投入到该投入口5的废塑料Ro向热分解槽2供给;该油化处理部7冷却、油化从热分解槽2产生的分解气体Gr。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化还原装置的框状系统图。
图2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的挤出机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3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的热分解槽以及残渣处理槽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4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的氯乙烯处理部的模式的结构图。
图5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所具有的搅拌机构部中的搅拌刮离部的俯视图。
图6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的气体改质部的原理结构图。
图7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的废气处理部的模式的结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该油化还原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化还原装置的框状系统图。
图10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的热分解槽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1是在该油化还原装置中所具有的废塑料投入机构部的剖视侧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该油化还原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有关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7,就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废塑料的油化还原装置1a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表示油化还原装置1a的构成整体。油化还原装置1a在主要部位具有挤出机8、热分解槽2以及油化处理部7。
挤出机8构成供给部6,如图2所示,具有在外周部附设着加热器21…的加热缸8c,该供给部6是作为对被投入到投入口5的废塑料Ro进行溶解并挤出的强制的供给机构Ua,在该加热缸8c的前端具有挤出喷嘴22,同时在后部具有上端成为投入口5的料斗23。在加热缸8c上内置挤出螺杆8s。挤出螺杆8s被配设在加热缸8c的后端的螺杆旋转驱动部24旋转驱动。另外,25…表示冷却加热缸8c的多个冷却用送风机,26表示挤出机控制器,28表示具有多个脚部27…的机台,F表示油化还原装置1a的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村乕;吉村厚;吉村慎一;吉村靖弘;吉村真喜子,未经吉村乕;吉村厚;吉村慎一;吉村靖弘;吉村真喜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05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