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基站模拟器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统计其数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00003.4 | 申请日: | 2005-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1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诚天泽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徐凯 |
主分类号: | H04Q7/20 | 分类号: | H04Q7/2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龙哺;郑特强 |
地址: | 100016中国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基站 模拟器 确认 移动用户 终端 存在 统计 数量 方法 | ||
1.一种利用基站模拟器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统计其数量的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1)测试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
12)根据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设定基站模拟器工作参数;
13)所述基站模拟器按照设定的参数发射信号;
14)移动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评分;
15)移动用户终端根据评分结果而从其当前守候的移动通信的载频切换到评分结果较高的基站模拟器的工作载频,并在新的载频上守候基站模拟器的工作载频,在守候过程中监听该新载频的基站模拟器的参数,其中基站模拟器的参数是网号、位置区编号和邻区表,当基站模拟器的参数和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不同时,移动用户终端登录到所述基站模拟器;
16)所述基站模拟器根据登录信息确认移动用户终端存在并相应地统计登录到该基站模拟器的移动用户终端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1)中所述的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包含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控制信道的载频和位置区编号、和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邻区基站所使用的载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2)包括:根据步骤11)中所测量的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邻区基站所使用的载频中选择任一载频作为基站模拟器的工作载频;并将所述基站模拟器的位置区编号设置成与所述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控制信道的位置区编号不同的编号;同时将基站模拟器的除工作载频和位置区编号之外的参数缺省设置为与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对应参数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11)中所述的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包括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区域号码、邻区表和载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2)包括:根据步骤11)中所测量的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邻区表,选择任一邻区表中的载频作为基站模拟器的工作载频;并将所述基站模拟器的区域号码设置成与所述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区域号码不同的号码;同时将基站模拟器的除工作载频和区域号码之外的参数缺省设置为与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对应参数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基站模拟器的区域号码为移动通信网络针对不同区域设定的位置区编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11)中的测试是利用专用测试设备来测试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11)中的测试是利用普通设备来测试当前移动通信基站的参数,该普通设备为工模状态的手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3)包括:根据要输出信号的大小和距离参数可调节基站模拟器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大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4)中的评分包括对信号强度、信噪比的评分。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4)包括:所述移动用户终端在待机过程中不断地对所有符合移动通信规范的移动通信载频进行扫描,并对这些载频的状况进行评分,最后将所有评分结果进行排队。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5)还包括:在发现所属基站模拟器的载频评分标准高于当前守候移动通信基站的载频时,所述的移动用户终端自动切换到该评分较高的载频,继续在新的载频上守候基站模拟器的控制信道,并在守候过程中监听该新载频的控制信道的各项参数,当所述移动用户终端监听到该基站模拟器的位置区编号与前一个守候的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区编号不同时,所述移动用户终端主动向该基站模拟器请求登录。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4)包括:移动用户终端监测周围各个基站载频中的导频信号,当发现基站模拟器的候选集导频的信号强度超过了当前通信基站的有效导频集的导频强度+T_COMPs×0.5dB时,即判定该基站模拟器的载频的评分结果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诚天泽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徐凯,未经北京智诚天泽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徐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000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噪声全固体蓝光激光谐振腔
- 下一篇:封装板的条结构以及其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