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无效
申请号: | 200520119085.1 | 申请日: | 200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0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11/08 | 分类号: | B63H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戈泊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 流体 集束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尤指一种藉由管内壁的螺旋或直线导流凸片或导流凹槽,增加流体的磨擦力,使得原来呈散开疏松的流体,在受到加压或旋转、挤压时,可扭结成集束状,该集束状流体可产生强大的推进力。
背景技术
船舶靠着引擎及螺旋桨推进,但是螺旋桨的空蚀现象往往造成螺旋桨空转而拖慢船速。依「白努力原理」,螺旋桨转速越快水流压力就越小,水流也因此产生汽化现象,当螺旋桨叶片表面压力低于海水蒸气压时,会产生「螺旋桨空蚀」现象,叶片所带出的气泡是造成船只震动与噪音的主因,而气泡破裂情况严重会造成螺旋桨效率下降,螺旋桨空转而拖慢了船速,甚至使得螺旋桨叶片产生如齿轮状的麻点,造成螺旋桨损坏。
同时,传统式螺旋桨推进器在旋转时,叶片后方会产生阻力面及拖力面,使得船速下降,螺旋桨的叶面大小,除了与推力大小有关之外,也同时形成船舶的阻力面与拖力面,从而抵消了船只部份速度。此外,螺旋桨易被水中杂物缠绕或撞击,使得螺旋桨易损毁。
公知国际专利公告EP0334737「Rotary non-positive machine」以螺纹状螺旋桨叶片结构,虽可加强水流并改善所产生的阻力及拖力,但是终究还是螺旋桨及叶片的结构,无法克服上述「白努力原理」所产生的种种不良现象。
现今较为先进的喷水推进器(Jet Propulsor),其主要的改良是将传统式螺旋桨推进器改装在管内;由于螺旋桨在管内,所以螺旋桨所产生的流体阻力与拖力可降至最小,使得推进速度提高。但是喷水推进器仍然使用螺旋桨,易为杂物缠绕,无法克服「白努力原理」所产生的现象,也仍然无法完全解决阻力与拖力的问题;喷水推进器无法使用较长的管筒,因此无法制造更大的压力使得推进效能增高。
公知国内专利572842、547573、528699、339756,以及美国专利US005181868A、US005083435A均以不同的巧思建构了不同功能的推进器,但是因为仍然使用螺旋桨,所以无法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设计,在装置内壁设计螺旋或直线集束导流凸片或导流凹槽,以增加流体的磨擦力,使得原来呈散开疏松的流体,在受到加压或旋转、挤压时,可扭结成集束状,该集束状流体可产生强大的推进力;同时,因为此集束流体所含空气量较少,气泡磨擦力较小,故而大幅度降低噪音。由于本发明不采用传统式螺旋桨当作推进装置,所以不会产生「白努力原理」所造成的空蚀现象,也无流体的阻力及拖力的问题,因此使得推进力大幅度增加。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藉由管内壁螺旋或直线导流凸片或凹槽,使流体在受到加压或旋转或挤压时,可扭结成集束状,以产生强大推进力及久聚不散的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由中空管状体的前宽后窄内径的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以增加流体的压力及集束力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由滚筒装置,配合管内壁螺旋导流凸片或凹槽,以及中空管状体的前宽后窄内径,以产生强大推进力的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转向器装置,以达到左右转弯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流体调压器,以调整管内流体向外流出的压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滚轴装置,使得导流集束中空管,得以滚动,并确保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正常运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分流转向器装置,使流体产生向左、向右、向前等不同方向的流动,进而达到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转向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反向推力装置,方便船舶需要倒车时使用,使得流体完全改变原来的行进模式,产生反射后的反向推力动作,达到倒车的目的,其反射后的流体不会产生回头冲堵现象降低推力效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又可多处布建于船底的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善加运用滚筒式与加压式喷射流体集束推进器的特征与隐藏式的优点,混合布建于船底各处,以分散船舶的动力源,并可引进较具环保概念的油、电引擎机组相互运用,使得各部动力引擎机组可依实际需求或动能状态使用,以避免引擎机组过度运作造成损伤,达到最佳的航运经济效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20119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褐煤干燥提质一体化加工设备
- 下一篇:单项检测用干试剂生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