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电线路六分裂导线间隔棒无效
申请号: | 200520033821.1 | 申请日: | 200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富;熊维持;吉青;杨梅;古光剑;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电力金具总厂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2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分裂 导线 间隔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500千伏、75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护金具,特别是架空导线的间隔棒。
背景技术
已有的架空导线的间隔棒,有两分裂的、三分裂的、四分裂的,从结构上看有单铰式、圆环形、十字形、矩形、方框形等,导线夹头均匀分布在支撑件的外侧,铰接部有用8只硅橡胶作阻尼件的结构,线夹的夹头有铰链压板式的夹线结构,并在其夹口部有用硅橡胶做阻尼件的结构。间隔棒将二(三、四)条架空输电导线分别夹持在二(三、四)个线夹的夹口内,使导线线束间保持特定的距离,由于温度、风力等气象因素的影响,间隔棒应具备优良的顺线握紧力、和抑制次挡距振荡和微风振动的优良性能。而已有的间隔棒已不能满足即将上马的六分裂输电线路需要,同时,由于上述间隔棒的支撑件的质量大而惯性矩小,其抗舞动性差;铰接部的阻尼件结构复杂,硅橡胶耗量大,阻尼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惯性矩较大、阻尼件结构简单而阻尼效果较好的能满足六分裂输电线路导线的间隔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六分裂导线间隔棒,包括支撑框架(1)、六个相互间隔的与支撑框架铰接且其间有阻尼件的铰链式导线线夹(2)、支撑框架与导线线夹连接的定位圆盖(3),其特征在于上述六个导线线夹以正六边形的形式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上述铰接,可以由铰轴(8),及套装在铰轴上的导线线夹(2)的尾端,和两个与支撑框架(1)相卡接的定位圆盖(3)构成。导线线夹(2)的尾端和定位圆盖(3)之间有阻尼件(9)、均呈圆柱形并带有凹凸的齿形,与导线线夹(2)尾端和定位圆盖(3)的齿形呈牙嵌式相吻合。
上述支撑框架(1)呈中空的形状,以减轻自身的重量并保证其强度。在支撑框架外侧,有六个对称的凹弧(4),以容纳导线线夹的尾部,同时在每个凹弧(4)边缘有对称的四个卡扣凸(6),形成一道卡槽,将定位圆盖(3)固定,使其不能转动。在每一个凹弧(4)底部有限位槽(5),与导线线夹尾部的限位凸(14)配合,以限制导线线夹(2)的摆动范围。
上述导线线夹的限位结构,采用导线线夹(2)的尾端有一个限位凸(14),只能在支撑框架的限位槽(5)的范围内摆动。
上述导线线夹(2),由本体(10)和压板(11)通过导线线夹头部的一个铰链形成一个夹口,线夹中部装有一个锁住销(13),将本体和压板压紧。夹口内有一对阻尼瓦(12),以夹持导线,并防止夹头对导线产生损伤。
上述支撑框架(1)和本体(10)及压板(11),采用铸铝件;上述阻尼件(9)及阻尼瓦(12)采用并用橡胶件;上述的铰轴(8),采用螺栓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其导线线夹的夹口,一一对应地夹持架空的各条输电导线线束,使多条导线线束分布在本实用新型外围,从而将各条导线线束分隔呈分裂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采用中空的圆环形支撑框架,能有效地增加导线扭转的约束反力,对于次挡距振荡及因导线扭转而成的舞动,具有稳定和抑制作用;
②本实用新型,铰接处阻尼件采用牙崁式限位,其切线方向活动范围为±15°。阻尼效果十分好。
③本实用新型,导线线夹结构,采用铰链式,穿销握紧。线夹内有阻尼瓦,防止夹头对导线产生损伤,并且吸收导线因蠕变产生的直径减小量,具有一定的吸收导线振动能量的作用。安装方便,握力稳定。
④本实用新型,最易产生电晕的地方是导线线夹的夹头端部,采用了曲线过渡结构,结构美观,对减少电晕及无线电干扰的影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⑤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为一整体构件,当定位圆盖由紧固螺栓紧固后,支撑框架的凹弧封闭,形成了一个整体,且导线线夹臂长缩短,使间隔棒耐短路电流向心力增强。
⑥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阻尼件和阻尼瓦为并用橡胶,属于高聚物粘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气候老化、耐臭氧性、抗振动疲劳性和体积电阻等。
附图说明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电线路六分裂导线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导线线夹与支撑框架铰接的示意图。
图3是导线线夹(2)的示意图。
图4是定位圆盖(3)的剖面图。
图5是阻尼件(9)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电力金具总厂,未经成都电力金具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20033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