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单件式包覆部的安全带变向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480030761.6 | 申请日: | 200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M·迪雷尔;H·-J·科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4 | 分类号: | B60R22/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辛 |
地址: | 瑞典瓦***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单件式包覆部 安全带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的安全带变向元件,其包括带固定 耳环和具有圆滑行进表面的导带槽的单件式金属体、由塑料组成的 固定在金属体上的包覆部,以及限制皮带从导带槽中穿行的间隙宽度 的移位体,其中包覆部与至少部分地包围金属体的边缘区域构成一 体。
具有上述特征的一种变向元件在EP0318222A1中曾介绍过。盖 形的安置在变向元件的本体上的包覆部在其上端具有壁段,其延伸 到在本体上端上构成的凸肩,由此将包覆部形状匹配地固定在本体 上。在壁段的对面还有设在包覆部上的隔板,其可以插入本体在与 导带槽相邻的槽中。已知的变向元件的缺点是,壁段和凸肩之间形 状匹配的连接需要精确加工这些部分,尤其是将隔板安置到导带槽 的要附加安置的接纳槽的区域中时是不方便的。
此外这种变向元件在DE20205570U1中曾介绍过。为了盖住承受 皮带负载的并锚定车身上的金属体,特别是当金属体是复盖地或半 复盖地安置在汽车支柱内的情况下,以便看不见任何金属表面,在 金属体上固定了包覆部,其在DE20205570U1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由两 个用塑料制造的侧面部分构成,每个部分从侧面推入金属体内,并 在它们的对接点上通过插接结构彼此固定在一起。另外,复盖具有 固定耳环的金属体区域的移位体被固定在金属体上。公知的变向元 件具有以下缺点:形成包覆部所需的两个单独部件必须单独制造和 组装,并且安装也麻烦,因为包覆部的单独部件之间的插接结构必 须拧入。因此,为了使连接装置在安装变向元件时能配合好,不仅 包覆部的单独部件的配合特性,而且金属体的配合特性都要求制造 很精确。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简化具有本文开头所述特征的变向元件的 制造和安装。
完成这个任务,包括本发明的一些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方案, 有赖于本说明书后面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
本发明所根据的基本构思在于:在一定范围区域可以弯曲的包 覆部在安装时可以弯曲并倒扣在金属体上,使得在安装后的状态下 包覆部通过由支撑在金属体上的边缘区域施加在金属体上的预张紧 力固定在金属体上。因此,本发明根据的构思是将包覆部做成统一 的单件式的从金属体的表面边缘连至金属体上,因而只要一个安装 步骤就能把包覆部安置在金属体上。包覆部的尺寸应做成使在装配 状态下其边缘区域预张紧地靠在金属体上,从而使包覆部牢固地固 定在金属体上。为此目的,只需将由塑料构成的并从而在一定范围 内具有弹性的包覆部在安装时弯曲成使它可以倒扣在金属体上。这 样做的好处是包覆部的制造只需要一个步骤,而且安装也只需要一 个步骤即可完成。
可以将包覆部的支座改进成在包覆部上的夹头座,以将包覆部 固定在金属体上;在这种情况下若将包围金属体的至少一部分的边 缘区域本身做成夹头座,将是有益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体以在DE20205570U1中已知的 方式在其构成皮带的行进表面的下端被做成向外开放的C形截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包覆部在其包围着金属体的下端的部分 设有用来接纳C形截面的外壁的槽。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金属体在其朝着固定耳环方向上限 制导带槽的上端上具有通过翼片多次转角的外形分布,该翼片通过 与导带槽的纵轴成约45度角的限界边缘从中心突入导带槽中,且移 位体具有相应形状的外形轮廓,用来复盖接纳固定耳环包含翼片的 金属体的区域;与现有技术的金属体结构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在 限制边缘和固定耳环之间留有较多的材料,因而改善了金属体的强 度;移位体也做成相应的形状。
以已知的方式可以使移位体具有伸入到金属体的固定耳环内的 并形成固定装置的安置部的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位体在其包围固定耳环的上部区 域中设有突出到金属体外廓以外的突起部,用来限制装在汽车内的 变向元件绕固定装置的旋转路径。
在简化变向元件装置的安装方面,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 覆部具有由环绕固定耳环的区域内的槽形成的分隔部;此分隔部使 得将包覆部安装到金属体时更容易弯曲打开包覆部;在此实施例 中,是将和现有技术一样分别制成的移位体夹到金属体上,为此目 的可以提供相应的夹头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80030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泊车支援装置及泊车支援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