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浇注金属熔体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101986000000130 | 申请日: | 1986-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828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诺·马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多平克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彦斌;石小梅 |
| 地址: | 瑞士.巴***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注 金属 方法 | ||
浇注时至少在容器(1)浇注道(6)的进口,以脉动方式吹入一股惰性气体。各脉冲气流既可单独吹入,又可和一股稳定气流相叠加吹入。为此,惰性气体在吹入前流经安装有节流阀(21、26、30)和单向阀(18、27、31)的各支管(12、15、16),再通过一个程序控制设备(20)控制吹入的惰性气体,从而可有效地排除浇注道(6)内的粘附现象。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带有关闭装置的容器浇注金属熔体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至少可向容器的浇注道进口吹入一种惰性气体。作为惰性气体可以采用氩气。
在浇注钢水时,已知可向容器的浇注道内或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向浇注通内输入一种诸如氩气一类的惰性气体,以避免或减少钢在浇注时的氧化。特别在浇注含铝或硅的脱氧钢时,会产生一种特别忌讳的现象,即由于浇注道内逐渐发展的粘附现象,会使其横截面变窄,这就会影响稳定的浇注效率。例如,在浇注道的壁上会沉积有氧化铝。这种逐渐发展的粘附现象即使存在着惰性气体也会在浇注道内出现。
现已发现,只要按照本发明以脉动方式吹入至少一股惰性气体就可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或者在明显延缓的同时仅在很小范围内发生这种现象,从而可以完全消除浇注道内的粘附现象,或者说,这种本来可能生成的沉积物很快就会消失。
本方法可以适当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通过按时和按量地控制输气量予以实施,至少可将一股惰性气体以脉动方式吹入。作为一例可将一股稳定的气流和另一股叠加在其上的气流以脉动方式一并吹入。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将所有输入的惰性气体以脉动方式吹入。此外还可以适当地采取措施,将惰性气体分成多股不同的气流。并以不同的脉冲持续时间和周期吹入,例如,将一股脉冲持续时间为0.75秒、每25秒作周期性重复的气流和另一股脉冲持续时间为0.5秒、每125秒作周期性重复的气流一并吹入。与此同时,还可产生一股稳定的气流,使其与上述各股气流叠加在一起后吹入。
为了取得按当时情况能产生最佳效果的吹气方案可以适当地采取措施,使惰性气体在吹送到浇注道的某一汇集处之前,将来自某个气源的惰性气体通过管道分支分配到各种不同的支管中;并在每个支管中设置必需的用以关闭气流和调节压力的装置,使各个支管中的气流通过调节成为具有一定脉冲持续时间和一定重复周期的气流。
下面通过附图所示适用于以脉动方式吹入惰性气体的一种装置,对本方法作详细的说明。
在附图中,仅示出金属熔体容器1中围绕漏斗形浇口2的构件3,在构件3的下边连接一个闸板4,此闸板带有向下延伸而外表面呈锥形的构件5,在上述构件5的下端与漏斗形浇口2之间的浇注道6最易形成危害区,该区在浇注时会出现粘附现象,致使浇注道横截面缩小。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在浇注道6的进口安置一个多孔的套筒8,使其与一个管道7相连,这样通过管道7和多孔套筒8就可吹入分布很细的惰性气体。
从某个气源10引来的惰性气体流向管道分支11,一方面通过支管12,输入一股稳定的气流。另一方面通过支管13,再经过另一管道分支14,进入支管15和16,形成两股惰性气流,此两股气流为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可调的脉动气流。
在支管12内沿流动方向相继装有一个减压阀17和一个关闭装置18,此关闭装置18可以是一种电磁阀,并可通过一根导线与一个对该阀和另外的同类阀进行程序控制的设备20相连接。在支管12中还装有手动调节的节流阀21,用以调节稳定气流流量Q1,紧接其后的是一个流量调节器22,用以在由于浇注道内反压变化所引起的始终不很稳定的压力条件下维持一个始终稳定的气体流量。此外,在支管12中还装有一个单向阀23。
在支管13中同样装有一个可调节到6巴(作为一例)的减压阀25,在管道分支14之后,在支管15中同样设有一个可手动调节的节流阀26,用来调节惰性气体的流量Q2,接着还装有一个由电磁阀构成的关闭装置27,该装置27同样通过一根导线28与程序控制设备20相连接。压力表29用来指示支管15中的压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多平克股份公司,未经斯多平克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600000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