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剩余码组变换为单一整数的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101985000007790 | 申请日: | 1985-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7790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惠溥;张瑞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惠溥;张瑞莲 |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剩余 变换 单一 整数 电路 | ||
由一组剩余码变换为对应整数,理论上有无穷解。而计算机中要求得到单值解,而且变换方法要容易实现。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模方法和具体电路。设有模M1码B1,模M1码B2。求B2的模M1码B1′和系数ΔN1。由B1′和B1求系数N2。N2加ΔN1的“和”乘以M1再加B1得所求的整数。采用多层次并行操作的换模电路能够进行四个模数以上剩余码组的变换。该电路用于采用剩余码进行快速并行运速行的系统,运算速度能提高四倍以上。
本发明涉及把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大模数剩余码组一一对应地变换为单个二进制整数的变换电路。
起源于“中国剩余定理”,由SVABoDA以及y·A·KEIR等人提出采用多个模数的剩余码把整数变换为多个短字长的操作数,实现快速并行运算的理论(载于“DIGITAL,INFoRMAT IDNSWAND LEV”一书和IEEE TRANSACTIoN oN ELEC TRoNIC CoMpUT ERS·1962,pp501-507)。而且,25年来这种理论的研究在世界上一直进行着。但是,要在计算机中应用这种理论,遇到很大困难。因为剩余码运算的结果还是剩余码,必须再交换为对应整数。然而剩余码变换为整数时有无穷解。此外,采用十进制记数法和小模数剩余码进行变换和算术运算,所需硬件的结构很复杂,而且无法与现有计算机兼容。采用普通组合逻辑译码器求整数,所需器件的数量随十进制整数位数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增加,工程上没有可行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工程上简单而且很容易实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把任意大模数剩余码组变换为计算机中与其唯一对应的单个二进制整数。并提出实现这种方法的具体电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提出一种由剩余码组求对应整数且为单值解的“换模”方法。
对于一组剩余码:模M1码B1、模M2码B2,模数M1×M2的积大于计算机所允许的整数最大有效数字,且M1和M2互素。M1和M2接近于2K而小于2K(k是二进制数B1和B2位数的最大值)。采用换模方法就能够得到对应整数的单值解。
设B1、B2对应的整数为p,存在以下关系:等式1,p=N1M1+B1;等式2,p=N2M2+B2。如果要把等式2变换成等式1,设M2>M1,其方法是:把等式2中的模数由M2换成M1,p中有一个M2,B2就增加一个(M2-M1)的值,故使B2增加N2×(M2-M1)的值;同时,B2+N2×(M2-M1)又以M1为模取余数,得到M1的部分“系数”△N1和一个余数。这余数就是B1,而N2+△N1就是M1的系数N1。
因此,由剩余码组B1、B2求对应整数p的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惠溥;张瑞莲,未经赵惠溥;张瑞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