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振动型隔膜泵有效
申请号: | 03807974.7 | 申请日: | 200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82944C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大家郁夫;小室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泰可诺高槻 |
主分类号: | F04B45/04 | 分类号: | F04B4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振动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发明,该泵主要应用于室内用气垫和气床的吸排气、养鱼用水槽和家庭净化槽等的氧供给,或者公害监测中检测气体的抽样等领域。
背景技术
以前的电磁振动型泵是根据电磁铁和磁铁的相互磁性作用,利用具有该磁铁的振动器的振动,吸引和排出流体。例如,如图44所示的隔膜式泵。
该泵由①电磁铁部151,该电磁铁部151具有由配置在框架150内的铁心151a和卷线线圈部151b构成的电磁铁151c;②振动器153,该振动器153具有配置在该电磁铁间空隙部中的磁铁152;③与该振动器153两端连结的隔膜154;④分别固定在上述电磁铁部两端的泵壳部155构成。
这种泵通过上述振动器153的左右振动,从吸入口156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一旦储存在上述电磁铁部151的吸入箱部157中后,经由泵壳部155的吸引室158、泵室(压缩室)159以及排出室160,接着在排出箱部161中储存,然后从排出部162排出。
然而,在以前的隔膜泵的结构中,存在着只能产生不足50kPa的低压,难以产生中压(大致50~200kPa)的问题。对此,活塞泵虽然可产生中压,但由于活塞磨耗,所以与隔膜泵相比,它存在着寿命短、效率低的问题。
此外,隔膜泵的小型化也是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产生中压(50~200kPa左右),同时实现小型化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特征在于:由①电磁铁部,具有在框架内配置的电磁铁,②在该电磁铁部内被支持且具有磁铁的振动器,③顺次连结在该振动器两端的大径隔膜以及小径隔膜,④固定在上述电磁铁部两端的上述大径隔膜和小径隔膜的泵壳部构成,该左右泵壳部具有分别与大径隔膜以及小径隔膜对应的泵室,通过把在左侧的大径隔膜泵室中产生的低压空气引入右侧的小径隔膜泵室,把在右侧的大径隔膜泵室中产生的低压空气引入左侧的小径隔膜泵室,以此为了在泵作用下产生中压空气,作为空气回路形成2个回路的2级压缩。
此外,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上述泵壳部最好由大径隔膜用泵壳和小径隔膜用泵壳构成,该大径隔膜用泵壳的泵室和小径隔膜用泵壳的泵室邻接,同时由小径隔膜隔开。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最好通过连接左右大径隔膜的泵室,同时连接左右小径隔膜的泵室,以此为了在泵作用下产生中压空气,作为空气回路形成1个回路的4级压缩。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上述框架最好是在上述电磁铁的外表面铸型的树脂成形体,同时连接左右泵室、且连通吸引部和排出部的第1通气用箱部和第2通气用箱部以及安装上述大径隔膜的环状槽同时成形。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上述左右泵室间最好通过通气管连接。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上述框架最好是在上述电磁铁的外表面铸型的树脂成形体,同时连接左右泵室、且连通吸引部和排出部的第1通气用箱部和第2通气用箱部以及安装上述大径隔膜的环状槽同时成形,与上述左右大径隔膜用泵壳的泵室连接的吸引室和第1通气用箱部以及排出室和第2通气用箱部通过在框架以及大径隔膜用泵壳中形成的通路连通,同时与上述左右小径隔膜用泵壳的泵室连通的排出室和第1通气用箱部以及吸引室和第2通气用箱部通过在大径隔膜以及小径隔膜用泵壳中形成的通路连通。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上述第1通气用箱部最好由分隔部分离。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与由上述电磁铁部和大径隔膜密闭的密闭空间连通的连通孔最好在上述第2通气用箱部上形成,通过该连通孔把在上述大径隔膜中产生的压力作为背压施加在该大径隔膜上。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最好在上述左右泵壳部中至少具备2个小径隔膜泵部,采用多级压缩。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上述大径隔膜用泵壳和小径隔膜用泵壳的外形尺寸最好大致相同。
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在上述大径隔膜用泵壳和小径隔膜用泵壳中形成的吸引室以及排出室,最好配置在泵室横向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泰可诺高槻,未经株式会社泰可诺高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3807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药模具加热及冷却集成装置
- 下一篇:柴油机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