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取暖器多功能安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2242233.1 | 申请日: | 200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369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戴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斯奥欣电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取暖器 多功能 安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燃气取暖器的安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取暖器已普及到千家万户,其热效率高,输出热值大,使用成本低。但其安全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灵敏度低,因为它是采用传感器和机械式控制机构组成的控制系统,且其控制温度的设定不方便,不直观,不能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和调节。此外,现有燃气取暖器的安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大多为手动控制操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控制灵敏度和可靠性高,且操作控制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燃气取暖器多功能安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燃气取暖器多功能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缺氧保护装置、单片机控制电路和电控阀组成,单片机控制电路由中央处理器CPU、脉冲点火电路M、信号处理电路F及控制电路K构成,其中信号处理电路F的输入端接缺氧保护装置中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信号处理电路F输出端接CPU的输入输出口,CPU的输入输出口还与控制电路K和脉冲点火电路M相连,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从脉冲点火电路M的输出端引出接缺氧保护装置中的点火电极,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从控制电路K引出接电控阀,控制电路K的输出接电控阀的电磁线圈和点火开关,电控阀的输入管管路通过稳压阀接气源,其输出管路有两路,一路接缺氧保护装置中喷嘴的进口,另一路与主燃烧器的进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传感器和单片机组成的安全控制系统,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控制方便,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取暖器工作温度,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调节输出气流量的大小,从而自动调节工作温度。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光敏传感器或电离的燃气安全监控系统,故其安全控制灵敏度及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的点火系统采用脉冲自动点火,点火方便,省时省力。其操作系统采用面板按键和遥控相结合,操作方便。电源采用交流和充电电池双电源,以交流电为主,充电干电池为辅的方法,交流停电时,能自动切换到充电电池电源自动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安全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控制电路电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动安全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由缺氧保护装置1、单片机控制电路2和电控阀3组成,缺氧保护装置1的结构见本申请人01238284.1实用新型专利的内容,单片机控制电路2由中央处理器CPU、脉冲点火电路M、信号处理电路F及控制电路K构成,其中信号处理电路F的输入端接缺氧保护装置1中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信号处理电路F输出端接CPU的输入输出口,CPU的输入输出口还与控制电路K和脉冲点火电路M相连,单片机控制电路2的输出从脉冲点火电路M的输出端引出接缺氧保护装置1中的点火电极5,单片机控制电路2的控制端从控制电路K引出接电控阀3,电控阀3为旋塞结构或旋片结构的控制阀(如德国的型号为GV34的控制阀),控制电路K的输出接电控阀3的电磁线圈和点火开关,电控阀3的输入管管路6通过稳压阀7接气源,其输出管路8有两路,一路接缺氧保护装置1中喷嘴9的进口,另一路与主燃烧器10的进口相连。
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控制电路中,中央处理器CPU可采用型号为87LPC764单片机集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F可由倾倒开头S1、电容C6、C1,电阻R2及电位器W3和光敏头PHOTO构成,其中S1、C6和R2组成仪器倾倒信号检测电路,S1与C6并接后与R2串接,其输出从C6和R2的连接点引出接CPU的对应输入输出口,电位器W3、光敏头PHOTO和电容C1组成火焰有无检测电路,其中,PHOTO与C1并接后与W3串联,其输出从C1和W3的连接点引出接CPU的对应输入输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斯奥欣电气具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斯奥欣电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42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