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车辆动力差速转向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02228175.4 | 申请日: | 2002-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4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靳润生;杨东山;田全忠;史金钟;陈凤涛;黄维靖;战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2D11/02 | 分类号: | B62D11/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71039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 车辆 动力 转向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履带车辆的动力差速转向机构。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一般车辆领域内使用的履带拖拉机、履带推土机及其变型产品,其转向机构主要采用转向离合器式转向机构。这种转向机构工作时车辆的转向半径大于或等于车辆的轨距,其转向是靠转向离合器的滑磨来实现的,转向时发动机功率为单侧或双侧输出。因此转向时功率损失较大,同时,转向离合器式转向机构具有操纵性差、能耗大、易磨损、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拖拉机、履带推土机等履带车辆适用的动力差速转向机构。
本适用新型的发明内容是:它包括中央传动小锥齿轮1,大锥齿轮2,齿圈3,行星架4、16,行星轮5、15,太阳轮6、17,终传动轴7、18,转向大齿轮8、14,转向小齿轮9、13,齿轮轴10、12,马达输出齿轮11。中央传动大锥齿轮2与齿圈3相联结。转向大齿轮8与太阳轮6相联结。转向大齿轮14与太阳轮17相联结。转向小齿轮9与转向双轮10连成一体。转向小齿轮13与转向双轮轴12连成一体。由行星架4、行星轮5、太阳轮6组成的行星排与由行星架16、行星轮15、太阳轮17组成的行星排,平行的放在齿圈3内,并与中央传动大锥齿轮相联结。
一路动力由小锥齿轮1输入,经大锥齿轮2、齿圈3、行星轮5、行星轮15、行星架4、行星架16,带动终传动轴7、18,同向同速转动;另一路动力由马达输出齿轮输入,经转向双轮10、转向小齿轮9、转向大齿轮8、太阳轮6、行星轮5、行星架4,带动终传动轴7。同时转向双轮10驱动转向双轮12、转向小齿轮13、转向大齿轮14、太阳轮17、行星轮15、行星架16,带动终传动轴18,经马达输出齿轮输入的动力使终传动轴7、18反向等速转动。两路动力同时输入合成,可得到理想的转向半径,转向半径从0~∞。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变速箱输出动力经中央传动小锥齿轮1到中央传动大锥齿轮2到行星排齿圈3。到此后其动力分两路:一路经行星排行星齿轮5到行星排行星架4到终传动轴7;另一路经行星排行星齿轮15到行星排行星架16到终传动轴18。转向液压马达输出动力传到马达输出齿轮11后将其动力分为两路:一路经转向双轮10、转向小齿轮9、转向大齿轮8、行星排太阳轮6、行星排行星轮5、行星排行星架4到终传动轴7;另一路经转向双轮12、转向小齿轮13、转向大齿轮14、行星排太阳轮17、行星排行星轮15、行星排行星架16到终传动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未经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8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刺破端的刺破端子组件
- 下一篇:一种带出米盒的卧式碾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