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侧开帘式集装箱无效
申请号: | 02226274.1 | 申请日: | 200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538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谢良富;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6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侧开帘式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开式集装箱,具体涉及一种侧开式集装箱箱体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集装箱领域,有一种被称为侧开式集装箱的特种集装箱,它通常由一个平台底架、顶部结构、带压型筋的相对的固定端墙(或一端带固定端墙而另一端带门)、缝布、顶侧梁、角柱、角配件等所组成。每根角柱分别位于平台底架四个角的位置,通过焊接与平台底架相连。顶板焊接在顶侧梁上,顶侧梁和箱上其它构件一同作用来保持箱体的刚性。侧开式集装箱的主要特点是,货物装卸从箱体的侧部进出,具有较大的操作位,便于提高装卸效率,尤其便于装卸一些尺寸较长的货物。由于这种侧开式集装箱的底架平台承载面为水平面,当运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或转弯时,货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常会被抛向箱外侧并使侧帘产生很大的张力。因此,在长度为30英尺以及长度大于30英尺的侧开式集装箱的侧面,为保证在侧帘大张力的作用下不会将顶侧梁拉变形,通常要设置固定或滑动支撑立柱来支撑箱体顶侧梁,采用这种支撑结构不但对货物的装卸带来妨碍,而且不便操作,增加成本,使得箱体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侧开式集装箱,在这种集装箱的侧面不需设置固定或滑动支撑立柱来支撑箱体顶侧梁,也同样能保证箱体结构强度好,箱体不易扭曲,便于装卸货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的侧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平台、角柱、前端墙、后端墙和箱顶,所述箱体顶中梁中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连接有一根或多根顶中横梁,顶中横梁的另一端与箱体的顶侧梁相连接,在所述底架平台上还设有沿底架纵向设置的隔板,隔板下端边与所述底架平台相连接,上端边与箱顶相连接,其前、后端边分别与前后端墙相连接,隔板将箱体内腔分割成两个独立空间。
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开式集装箱,由于在其底架平台的纵向加设了中间隔板,并且地板也相应倾斜安装,一方面增加了箱体的整体强度,有效防止了箱体扭曲的可能,弥补了侧开式集装箱由于无侧墙导致的强度刚度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隔板将整个箱体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装货空间,更能保护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不会象装在普通集装箱里那样摇摆,由于倾斜地板的作用,货物可产生一种指向隔板的分力使货物可靠地靠着刚性隔板,增加稳定性,同时减少对侧帘的压力;隔板还可被用作装货定位的基准,定位准确、省时、大大提高了装货效率,同时克服和减少了运输过程中货物所受的离心力,提高了货物运输安全性。从而使得仅用侧帘就可防止货物外倾,不需在箱体外侧设置中间立柱。顶中横梁起到了分担挑起顶部结构重量的作用,减少了箱体受载后的挠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开式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中的顶中横梁连接示意图;
图3为侧开式集装箱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侧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侧帘装置与前端角柱连接示意图;
图6为侧帘装置与后端角柱连接示意图;
图7为张紧装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平台1、设于底架平台1的四个角处的角柱2、连接于前端角柱之间的端墙4、连接于后端角柱之间的端墙5和支撑于角柱2上的箱顶6;该集装箱还包括隔板9,隔板9沿底架纵向布置,其下端边与底架平台1相连接,上端边与箱顶6相连接,前、后端边分别与端墙4及端墙5相连接。隔板9既起到了支撑箱顶、加强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的作用,又能起到装载货物时的定位和止挡左右厢室内货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长形货物如轧制的型钢及那些使用托盘装载的货物等尤为方便和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6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