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电型家用射频ID数码锁无效
| 申请号: | 02225486.2 | 申请日: | 2002-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2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 发明(设计)人: | 阮陈国;皮鹭军;黄建东;金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 |
| 代理公司: | 珠海知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颖 |
| 地址: | 51902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电 家用 射频 id 数码 | ||
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电型家用射频ID数码锁。
本实用新型技术背景
锁体种类繁多,目前,人们广泛使用射频数码锁,在现有技术中,基于RFID技术的ID数码(电子)锁已经面市,但在家庭应用中,能利用干电池供电的射频ID数码锁尚没有开发应用,其主要原因是RFID的读码电路耗电大,不适合于干电池供电场所。同时,现有的数码锁,其读码模块长时间处于通电状态,因而能耗较大,并且读码线圈的设置方式不合理,另外,现有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概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电型家用射频ID数码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电磁闭锁机构及机械复位机构,一读码线圈设置于锁头前端,一RFID芯片嵌入在普通机械钥匙中,一钥匙插入检测开关安置在锁头外圈上,在锁体内设置读码电路、监控电路和供电电池,所述钥匙插入检测开关的传感臂伸入锁胆的钥匙槽内,所述读码线圈与锁头同轴,所述钥匙插入检测开关和读码线圈分别有二根引出线,连接于监控模块和RFID基站模块上。
本实用新型监控模块通过PWR引脚向RFID基站模块供电,钥匙插入检测开关的二根引出线一根接入监控模块,另一根接地,读码线圈的二根引出线一根接入RFID基站模块的ANT1引脚,另一根接入RFID基站模块的ANT2引脚,RFID基站模块与监控模块的DATA,CTRL引脚对应相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解决空闲状态下射频ID数码电子锁的耗电问题,读码线圈的放置将降低读码过程耗电,从而构成一种节电型方案,能达到待机状态下10微安以下的耗电。配合已另外申请专利的电磁闭锁机构和相应的机构复位机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射频ID数码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允许使用双面钥匙。
开锁时,当ID数码钥匙插入锁匙孔后,先接通钥匙插入检测开关,发出检测钥匙密码控制信号,锁内微电脑收到此信号后接通ID读码模块的电源,并通过读码线圈采集ID数码钥匙中的数码信息,将此数码信息传送给锁内微电脑进行判别,经判断为合法开锁后发出“开锁”指令,此时只要钥匙齿形正确即可开锁;若经判断为非法开锁(没有检测到密码信息或信息错误的情况)后发出“闭锁”指令,通过电磁闭锁机构将门锁主锁舌卡死,即使钥匙齿形正确也无法开锁。当ID数码钥匙从锁匙孔拔出后,射频I D读码模块的电源也随之断电,此后锁内电路进入待机状态,整机耗电在10微安以下,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成为一种节电型的射频数码锁。
这种节电型射频ID数码(电子)锁适用干电池供电,因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有低耗电量要求的家用场合。
本实用新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头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2及实施方式详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电磁闭锁机构及机械复位机构,一读码线圈1设置于锁头的前端,一RFID芯片2嵌入在普通机械钥匙3中,一钥匙插入检测开关4安置在锁头外圈上,在锁体内设置读码电路、监控电路和供电电池,所述钥匙插入检测开关传感臂5伸入锁胆6的钥匙槽内,所述读码线圈1与锁头同轴,所述钥匙插入检测开关4和读码线圈1分别有二根引出线,连接于监控模块7和RFID基站模块上。本实用新型监控模块通过PWR引脚向RFID基站模块供电,钥匙插入检测开关4的二根引出线一根接入监控模块,另一根接地,读码线圈的二根引出线一根接入RFID基站模块的ANT1引脚,另一根接入RFID基站模块的ANT2引脚,RFID基站模块与监控模块的DATA,CTRL引脚对应相接。
在钥匙没插入时,只有监控电路工作,读码电路不工作。在开锁或上锁时,因为需要钥匙来实现开锁或上锁的操作,所以在锁头中安置一个钥匙插入检测开关,该开关作为监控电路的一个传感器,监视电路检测这个开关的动作。当钥匙插入钥匙孔时,触动钥匙插入检测开关,监控电路则接通读码电路的电源,进行读码和开、闭锁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5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