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压稳压的自行车全自动充气泵无效
申请号: | 02221371.6 | 申请日: | 2002-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0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蒲云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蒲云远 |
主分类号: | B60C23/12 | 分类号: | B60C2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压 自行车 全自动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可装在车轴与车胎间的保压稳压的全自动充气泵,适合于自行车车辆轮胎在行进中进行自动充气、自动保压稳压的全自动充气泵。
在众多的自行车充气泵专利文件中与本发明最相关的是94201365.4专利、98228288.5专利和00223284.7号专利。94201365.4号专利由于充气活塞和导杆在充气过程中产生挠动,使密封件磨损,所说的自动充气、自动保压、自动停止功能不能体现;98228288.5号专利较之前一个专利有较大改进,但是没有解决全自动充气保压的问题,00223284.7号专利基本解决了车胎内自动充气、自动保压、自动脱离、自动恢复充气;特别是为车胎的初始化充气状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00223284.7号专利在功能上达不到长时间稳压保压的状态,加之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公差,使充气泵在使用时始终处于一种不间断工作的状态,以维持车胎的工作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稳压保压自行车全自动充气泵,它不仅能在车轮行进中对车胎进行全自动充气,即让车胎内自动充气、自动脱离、自动恢复充气;而且还能自动保压,使充气泵在使用后让车胎达到长时间稳压保压,以解决制造公差等带来的密封不严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和试验来达到的。一种保压稳压的自行车全自动充气泵,主要包括基座1、气缸体2、充气活塞3、举升活塞4、密封圈5、锥形弹簧6、连接凸轮7、导气管8、气缸盖9所构成,其特征是基座1内壁的上端有成型的内衬环2.1下端有成型的定位台阶1.1与定位台阶1.1紧密接触的是嵌套在基座1内壁上的圆头柱体内衬管2.2,成型的内衬环2.1与圆头柱体内衬管2.2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了密封圈嵌入槽2.3;举升活塞4的大端嵌有密封圈5.1并与气缸体2内壁接触,其中端呈正圆柱体,举升活塞4的小端呈略带喇叭形的圆柱体4.3嵌套在圆头柱体内衬管2.2内不与圆头柱体内衬管内壁接触;气缸盖9上的车胎进气阀门9.2通过中空导气管8.1与车胎气嘴连接;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是基座1内壁上的密封圈嵌入槽2.3上嵌有O型密封圈5.2并可以与举升活塞4的小端呈略带喇叭形的圆柱体4.3接触;根据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是举升活塞4的大端可嵌入密封圈的凹槽环上边缘4.1呈倒角弧形并与气缸体2内壁保持间隙;其下边缘4.2小于上边缘4.1不与气缸体2内壁接触;根据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是中空导气管8.1端口呈喇叭形其上嵌有圆柱形橡胶密封件8.2并与压紧衬套8.3相接触,通过紧固螺帽与车胎内胎气门座紧密连接;根据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是压紧衬套8.3呈上端大下端小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充气泵,其特征是充气活塞3是嵌套在所说的举升活塞4内并与举升活塞4的内壁保持留有间隙。
采取上述措施后并经过试验映证,与背景技术所说的自行车全自动充气泵相比有了长足的改进和进步,首先,克服了制造加工时带来的公差特别是气缸体2;其次是弥补了气缸盖、气缸体、基座的连接后带来的同心度公差,提高了密封性;再次,能使自行车行驶中自动充气,自动保压,达到设定的额定压力后则进入稳压保压状态,不需要充气泵连续不断的工作充气,完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自行车全自动充气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中空导气管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具体的说明并给出实施例。
在图1、图2中各数字的定义如下:
基座1、气缸体2、充气活塞3、举升活塞4、密封圈5、锥形弹簧6、连接凸轮7、导气管8、气缸盖9、定位台阶1.1、内衬环2.1、圆头柱体内衬管2.2、密封圈嵌入槽2.3、滚动轴承3.1、大端密封圈的凹槽环上边缘4.1、大端密封圈的凹槽环下边缘4.2、略带喇叭形的圆柱体4.3、举升气室4.4、大端密封圈5.1、O型密封圈5.2、中空导气管8.1、圆柱形橡胶密封件8.2、压紧衬套8.3、车胎进气阀门9.2、调压装置9.1 1、轴管10。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保压稳压全自动充气泵的基座1是可以径向紧固于自行车加大直径的轴管10上的,加大直径的轴管10内的连接凸轮7与充气活塞3的末端滚动轴承3.1接触,当车轮转动时由于轴管10和连接凸轮7的相对运动,推动充气活塞3向锥形弹簧6方向运动,充气开始,以后在锥形弹簧6的反作用力下,充气活塞3又向下运动,如此作反复运动充气,将空气压缩进车胎。随着车胎内的气压逐渐增强,气流通过背景技术所说的调压装置9.11即达到调压弹簧调定的压力时,压缩空气经调压装置9.11中的调压室、调压弹簧、调压活塞的共同作用,通过导气管8,抵达气缸体2,气缸体2中的充气活塞3嵌套在举升活塞4内,由于都有密封圈5的作用,抵达到气缸体2的气流随即形成了举升气室4.4,随着气压的不断增强举升气室4.4中的举升气流推动举升活塞4向气缸盖锥形弹簧6方向移动其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带动充气活塞3向气缸盖锥形弹簧6方向运动,其末端的滚动轴承3.1与连接凸轮7脱离,充气活塞3的往复运动停止,形成了保压状态。当车胎内的气压降低时,一般为设定的车胎压力降低0.2~0.4公斤左右,作用在中空导气管8.1中的气压降低,与之相通的调压装置9.11的调压室气压也随之降低,在调压弹簧、调压活塞的作用下,此时密封调压状态已不存在,处于与大气相通的状态,举升气流与调压室之间存在着压强差,举升气流通过导气管8,泄向大气,使气缸体内气压下降,举升活塞4位置下降,充气活塞3也随之下降,在锥形弹簧6的反作用下,最终充气活塞3其末端滚动轴承3.1与连接凸轮7与重新接触,在转动的轴管10相对运动下,充气活塞3又开始作往复运动,充气又重新开始。需要强调的是,背景技术所说的充气泵不能圆满解决保压稳压的问题也不能圆满解决车胎充气密封泄漏问题。试验表明当车胎的压力达到额定2∽5公斤时短时间内压力下降至有0.2~0.4公斤压差,充气泵只好不间断地工作下去,以维持需要的工作压力。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措施完全克服了上述的不足。首先在气缸基座1的内壁上端成型一内衬环2.1,下端成型一定位台阶1.1,与定位台阶1.1紧密接触的是嵌套在基座1内壁上的圆头柱体内衬管2.2,成型的内衬环2.1与圆头柱体内衬管2.2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了密封圈嵌入槽2.3;间隙的大小又与定位台阶1.1有密切关系的。在其上嵌入O型密封圈5.2。举升活塞4的大端嵌有另一个密封圈5.1并与气缸体2内壁接触,其中端呈正圆柱体,其次将举升活塞4的小端制成略带喇叭形的圆柱体4.3,将其嵌套在圆头柱体内衬管2.2内并与圆头柱体内衬管2.2内壁保持间隙不接触,当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举升活塞4被举升气流举升到与O型密封圈5.2接触时,O型密封圈5.2受到所说的举升活塞4的小端制成略带喇叭形的圆柱体4.3的挤压成强密封状态,完全阻断了举升气室4.4的举升气流外泄,确保了举升气室4.4所需的举升压力。再次,在所说的举升活塞4的大端可嵌入密封圈的凹槽环上边缘4.1制成倒角弧形并与气缸体2内壁保持间隙;其下边缘4.2略小于上边缘4.1;当举升气流形成时压缩气流通过下边缘4.2略小于上边缘4.1的留出间隙直接作用于密封圈5.1时,迫使密封圈5.1向倒角弧形与气缸体2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形,使密封圈5.1与气缸体2内壁接触更加紧密。举升气流愈大,密封愈紧密,完全保证了举升气室4.4所需要的压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举升活塞和基座内的内衬环、内衬管及定位台阶与背景技术相比其改进是显著的;在增强密封性、克服制造公差、确保举升压力从而达到保压稳压方面起到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防止车胎内的气流泄漏,把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中空导气管8.1端口制作成了喇叭型,其上嵌有圆柱形橡胶密封件8.2并与上端大下端小的中空圆柱体压紧衬套8.3连接,在紧固螺帽的作用下将中空导气管8.1与车胎气嘴紧密连接起来,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气门芯。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技术措施,在自行车自动充气使车胎达到额定压力了2∽5公斤后,根据内胎质地一般可保压稳压3∽15天。如果不考虑内胎质地造成的自然渗漏气体,保压稳压时间还可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蒲云远,未经蒲云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21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
- 下一篇:并联电阻式自动跟踪消弧补偿及选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