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乐治疗仪无效
| 申请号: | 02213212.0 | 申请日: | 2002-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1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燕;閤明文;胡晓萍;李静漪;臧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A61N1/36;A61F7/00 |
| 代理公司: | 潍坊众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武军 |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乐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理疗装置。
技术背静
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电加热装置对病人的机体进行热敷治疗或利用电极刺激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有的热敷理疗装置大都只能通过单一直流或交流电压发热,并不具有播放音乐的功能,电刺激理疗机中有一种是利用盒式录音机作为信号源,一方面播放音乐,另一方面也将音频信号放大后作为电疗装置的驱动电压。由于盒式录音机中带有大量的机械部件和易老化的橡胶件,磁头、磁带的磨损直接影响了输出信号的频响范围,影响医疗效果。就音乐理疗机而言,其工作频率应在125-6300HZ/+3db--5db之间,属于低中频范围,而随着磁头的磨损,高频端信号的衰减较大,本应是低、中频率的音乐实际上变成以低频为主。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疗效好的音乐治疗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音乐治疗仪,包括信号源、连接在信号源输出端的主功放及增益变换电路和连接在主功放及增益变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源为激光影音装置。
在信号源与主功放及增益变换电路之间连接有限幅电路。
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CD、VCD、DVD等激光影音装置作为信号源,信号本身不受机械磨损的影响,可以保证疗效始终如一。另外,本实用新型将音频信号放大后作为热敷治疗装置和电极刺激装置的电源,结合音响系统的音乐治疗及电加热装置的热敷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是限幅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3是音响装置的电原理图;
图4是主功放及增益变换电路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音乐治疗仪包括信号源1、依次串联在信号源1输出端的限幅电路4、主功放及增益变换电路2、电极板3,所述的信号源1为激光影音装置,可以是CD、VCD或者DVD。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治疗的效果,在信号源1的输出端同时连接有音响装置5和电视机8,在电源7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电加热装置6,可以用于热敷治疗。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还可以在主功放及增益变换电路2上连接主控器电路。
激光影音装置的电路图及其工作原理已是公知公用技术,在此不再祥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其输出的音频信号作为信号源,将其连接到音响装置5和限幅电路4的R1、L1输入端。
如图2所示,R声道的音频信号经过电容C1A耦合到由三极管BG1、BG2及其外围元件组成的音频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过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取出一部分音频信号经电容CA、电位器W耦合到二极管D1、D2组成的整流电路,放大器的音频输出信号越大,整流电路的输出也越大,二极管D3-D6的内阻就越小,分流衰减越大,放大器增益下降越多。电路中,CA、W决定高端增益的反馈量。D3、D4、CA在整流管导通时输入信号的正半周有分流作用,D5、D6、CB在整流管导通时对输入信号的负半周起分流作用,要求D1-D6的参数性能一致,以保证对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分流是对称的,失真小。电路L声道工作过程同电路R声道一样。
如图3所示,来自解码电路总成R、L声道信号分别送入IC1音响功放电路,IC2立体声功放电路和IC3立体声功放电路,工作电压为9V,其中IC1功放电路中的C1为输入耦合电容,C2为输出耦合电容,电容C3、C4、C5、C6进行相位补偿和消除高频声,C7为自举电容,C8、R2、R21组成负反馈电路。WK为音响增益控制电位器。IC2功放电路C11、C12将音频信号耦合到集成放大器,功放后的信号经C13、C14耦合到立体声耳机插孔,电路中,RS、CS为高频吸收电路。
IC3立体声功放电路工作原理同I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3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