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机械丢手无效
| 申请号: | 02213119.1 | 申请日: | 2002-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4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邢子晶;李洪佐;孙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京兰 |
| 地址: | 25709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机械 丢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井下生产专用工具,特别是一种井下机械丢手,适用于井下管柱、封隔器等设备及工具的脱离作业和打捞挂接作业工艺。
技术背景
在石油工业的井下管柱及井下设备的常规井下丢手作业中,普遍采用的丢手工具为液压丢手,液压丢手工具需要借助泵车的高压液体剪断销钉,完成丢手工艺,增加了车辆的劳务费用和待工时间。在管柱渗漏时,一次液压丢手施工有失败可能,而失败的丢手施工不能同时捞取井内丢手的管柱与工具,必须换接专用打捞工具进行打捞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一种井下机械丢手,克服液压丢手存在的费用高、效率低、对管柱要求标准严格的缺陷,用一趟管柱分别完成丢手和打捞两种作业。实现井下丢手的低成本、高效益和操作简便化,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和井下机械丢手接头组成,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联接于下井管柱的底端,井下机械丢手接头联接于需要丢手的井内管柱或工具的顶部,两者配合使用。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由上接头、捞爪和护套组成,上接头与捞爪连接。井下机械丢手接头由接头和捞杆组成,捞杆装于接头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液压丢手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机械丢手不需要泵车等车辆配合,节省车辆劳务的支出。2、操作简单,节省工时,作业时采用上下活动管柱和旋转管柱的方式分别完成井下管柱丢手和打捞挂接。3、对管柱的密封性能要求低,不会出现因油管漏失丢手失败的现象。4、丢手工作筒可多次重复使用,即是丢手工作筒,又是丢手打捞筒,能用一趟管柱分别完成丢手和打捞两种作业,使用成本低,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5、捞取丢手时工具选择范围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机械丢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由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和井下机械丢手接头组成。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由上接头1、捞爪2和护套3组成,上接头1与捞爪2连接。捞爪2为筒状体,上部外径有台阶,台阶以上加工螺纹;中部筒体上加工轴向轨道槽,于轴向轨道槽的顶端连通加工斜向轨道槽,并于斜向轨道槽的中下部延伸至底端加工为扇形开口,便于机械丢手接头的脱接。上接头1的两端内径均设有螺纹,上端螺纹与下井管柱连接,下端螺纹与捞爪2连接,捞爪2的外部安装护套3。井下机械丢手接头由接头4和捞杆5组成,捞杆5装于接头4上,捞杆5的直径小于捞爪2上的轴向轨道槽及斜向轨道槽的宽度。接头4为筒状体,其上端内径及下端外径均设螺纹,外径小于捞爪2的内径;上部的内螺纹和中间的通孔可用于在捞取时选择其它打捞工具,拓宽捞取工具的选择范围。下部的外螺纹和需丢手的管柱或工具设备相联接。捞杆5的安装位置对应捞爪2上轴向轨道槽的设计位置,捞杆5用于捞抓和挂接工作筒。现场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丢手工作筒联接于管柱的下端,丢手接头联接于需要丢手的井内管柱或工具的顶部,丢手接头挂接于丢手工作筒内捞爪2的轴向轨道槽内,下至设计深度。丢手以下管柱、卡瓦封隔器等在井壁或井底建立支点,丢手时使本实用新型处于管柱的中合点,此时井下机械丢手接头上的捞杆5位于井下机械丢手工作筒捞爪2的轴向轨道槽的上死点,旋转管柱同时上提,丢手接头上的捞杆5沿斜向轨道槽脱出,完成丢手工艺。捞取下部管柱时,将丢手工作筒下至丢手接头的顶部,继续下放管柱,丢手接头插入丢手工作筒,捞杆5在丢手工作筒扇形开口的引导下沿斜向轨道槽到达轴向轨道槽的上死点,上提管柱完成打捞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3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