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激光飞线扫描成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12135.8 | 申请日: | 200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02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冰;郑国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激光 扫描 成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激光成像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下激光飞线扫描成像装置。
已有的水下激光成像技术中,主要是解决水下激光传输过程中的后向散射问题,(大气中,尤其是雾天气也有后向散射问题)通常采用脉冲激光扩束面照明的距离选通法和连续光点照明的飞点扫描法,这二种方法中通常采用能产生蓝绿波段的固体YAG激光器和氩离子气体激光器。由于这二种激光器件的体积、重量、能耗均太大,因此目前水下激光成像技术尚不能达到小型化、实用化水平。
而近几年发展的半导体泵浦的蓝绿波段连续激光器,实际上它是由输出一系列大小幅度不等的尖脉冲组成—一尖峰效应。利用这一种半导体激光器作开展飞点扫描法来形成的水下激光图像,将形成不稳定麻点状噪声图像,虽然这种激光器比上述脉冲固体YAB激水器和氩离子气体激光器的体积、重量,能耗小,但是仍无法得到实际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能克服半导体激光器尖峰效应,同时又能克服激光后向散射效应的水下激光飞线扫描成像装置,以达到小型化、实用化目标。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飞点扫描法不易实现的,能产生标准视频信号又能获得均匀图像的激光扫描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它有发射狭窄扇面光束的激光器,光轴距为S0的同轴发射与接收的光学多面体,成像接收物镜,于物镜焦面位置上的光电子图像器件,并由一水密封外壳及其上的两个密封透明窗口包容其中而组成。
为了便于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简述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是有必要的。
如图1,激光器1发射一狭窄扇面光束,通过同步扫描光学多面体2射向视距为D0的目标平面OXY,形成照明线AB照明目标,同时通过同步扫描光学多面体3,物镜4把目标AB成像于物镜4的焦面于光电子图像接收器A’B’上。当同轴同步扫描光学多面体以帧频速度转动时,激光照明线AB平行于OX轴,垂直于Y轴方向飞速移动形成飞线扫描照明整个目标平面OXY。此时由于照明光学多面体2与接收光学多面体3是装在同一根扫描轴上实现同步飞线扫描,因此目标平面上各条被激光线照明的线目标图像始终落在光电子图像器件CCD的A’B’上而CCD又以自己固有的行频进行图像信息元采集。也就是在采集每个象元之前,每个象元已被线激光连续照明了一行周期的时间,若采用具有尖峰效应的激光器进行照明,这段时间将会有很多个激光尖峰的光能在象元上积累,因此目标上各点得到均匀的照明。利用这种激光线照明和具有能量积累效应的光电子图象器件5,就能克服半导体激光器的尖峰效应。
由于同轴同步扫描光学多面体2、3有一定的光轴距S0,则可同时消除了水下的或大气中悬浮粒子后向散射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水下激光飞线扫描成像装置(LLSLS)及工作原理图。
图2水下激光电视系统。
图3水下激光图像信息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有发射狭窄扇面光束的激光器1,光轴距为S0及分别照射目标和接收目标反射图像信息的同轴发射与接收的光学多面体2,3,成像接收物镜4,于物镜焦面位置上的光电子图像器件5,进行光电转换输出图像视频信号,并由一水密封外壳8及其上的两个密封透明窗口6、7包容其中。上述物镜4的位置以尽量靠近接收光面学多面体3,以减小光学口径的尺寸。上述激光器1发射扇形激光照射在光学多面体2上以照明目标,激光器1尽量靠近发射光学多面体2,以不挡住扫描发射激光束为限,发射光学光多面体2的高由垂直发射角a确定,透明窗口6、7在结构上形状相同大小不等,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也可以在不同平面上,为了减小尺寸透明窗口6、7应分别尽量靠近光学多面体3,2,而光轴距S0的大小根据克服后向散射效应的要求和观测目标精度而定。
设在电动机(图略)转轴上的光学多面体2,3是通常的由玻璃制的光学多面体,如多棱镜。
上述光电子图像器件5应选择具有光能积累效应的面阵CCD器件或摄像管,宜选线阵CCD或带增强器的CCD或摄像管。
本装置9(LLSLS)作为一个基本装置与通用象设备如录像记录器11和电视10显示器相连接,可构成具有标准视频信号的水下激光电视系统12,如图2。
本装置9与图像卡13和计算机14相连,构成水下激光图像信息处理系统15,如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洋大学,未经青岛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2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花动力发射装置
- 下一篇:带振动功能的手表式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