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用反应釜无效
| 申请号: | 02212125.0 | 申请日: | 200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48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 发明(设计)人: | 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敏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6/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 地址: | 250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业用反应釜,特别是一种高温化学反应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工业用化学反应釜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业装置,但现在的工业高温化学釜一般都是采用直接火热的方法,由于燃烧室及反应室使用的为同一空间,燃烧时容易对物料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造成产品的纯度低。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的搅拌难以实现,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及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相和液相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的新型工业用反应釜。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用反应釜,主要由釜体组成,釜体内设有反应室,其特征在于:在釜体内、反应室的上部设有一个燃烧室,在釜体内、反应室的下部设有与外部相通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通过导烟道与燃烧室相通;反应室上分别设有与反应室的内腔相通的进料口、出料口和出气口;在反应室内还设有一个由电机带动的搅拌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分设了燃烧室和反应室,燃烧及反应分别在不同的腔室内,实现了物料的间接加热,避免了物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持了物料的纯度,产品纯度高、质量好。同时增设了搅拌器,反应过程中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出料,保证了物料的充分混合,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反应完全、快速,具有操作方便、生产工艺简单、运行安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布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1为燃烧室、2为反应室、3为进料口、4为烟气通道、5为釜体、6为布料器、7为搅拌器、8为出气口、9为出料口、10为电机、11为分料管、12为下料管、13为耙臂。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工业用反应釜。主要由由耐热、耐酸材料制作而成的釜体5组成,该釜体5横向呈马蹄形,竖向呈球冠形。在釜体5内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反应室2;在反应室2的上部设有一个燃烧室1,燃烧室1可采用燃气型或燃油型,用于对反应室2加温加热。在釜体5内、反应室2的下部设有烟气通道4,烟气通道4在反应室2的下部呈螺旋状分布,该烟气通道4与外部相通;烟气通道4通过位于反应室2一侧的导烟道与燃烧室1相通,使得燃烧室1内产生的热烟气通过导烟道进入烟气通道4后,在底部循环后排出,从而实现了反应室2上下双层加热,以增加热效率和反应室2的均衡加热。在反应室2的上部设有与之相通的进料口3,进料口3通过燃烧室1伸出釜体5的顶端,与外部相通,用于向反应室2内填充物料。在反应室2的一侧设有一个与外部相通的出料口9,用于排出生成的固相物料;在反应室2的另一侧也设有一个与外部相通的出气口8,用于向外排出生成的气体。在反应室2内还设有一个由外部电机10带动的搅拌器7。
反应室2的底部设计为锥面,中间低、四周高,其夹角以4°-6°为宜,以利于物料的充分混合,保证产品的质量。
上述搅拌器7为一个带有耙臂13的可转动的转轴,在转轴上设有一个布料器6。该布料器6由上下二层叠放而成,上层设有二个对称的分料管11,用于分布液体物料;下层也设有二个对称的下料管12,用于分布固体物料;转轴转动时,物料分别通过分料管11和下料管12均匀分布于反应室2内。为保证二种物料的充分混合,分料管11和下料管12的下端口位于同一圆形轨迹上;上述分料管11及下料管12分别呈八字形向下倾斜于布料器6。上述耙臂13为四个,呈十字形垂直分布,耙臂13由中间向外向上微倾,在耙臂13的下端面上设有15个搅拌齿,搅拌齿用于对物料的搅拌,同时还用于将物料从圆心向外圆周推动,直至下料口处。上述进料口3的一端口与外部相通、另一端口与布料器6对应。
使用时,燃烧室1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烟气通道4排出,烟气通道4及燃烧室1从上下二面对反应室2进行加热,反应室2内的温度范围为400℃-600℃;同时从进料口3分别输送一定比例的固体和液体物料,其中固体物料通过分料管11均匀地撒落在反应室2底部,同时液体物料通过下料管12也落入反应室2底部,由于布料器6是匀速转动的,二种物料被均匀地撒在釜体5底部、充分混合,二种物料在高温的作用下起化学反应逐步形成所需的产品,其中固体产品通过出料口9排出,气体产品通过出气口8排出后再被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敏,未经董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2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