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抗强振铂电阻无效
申请号: | 02210746.0 | 申请日: | 200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370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忠林 |
主分类号: | G01K7/18 | 分类号: | G01K7/18;G01K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001 辽宁省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抗强振 铂电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测温元件,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抗强振铂电阻。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测温元件——铂电阻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如内燃机上使用的铂电阻,不仅要能抗强振动,还要耐高温,测量的温度要达到720℃以上。现有的陶瓷内绕式、玻璃外绕式及云母式铂电阻已不能满足上述使用要求。德国生产的“内绕式内填充铂电阻”是一种可在内燃机上使用的铂电阻,如图3所示,它有一个陶瓷本体,在陶瓷本体内有两个通孔,通孔内放置螺旋形铂丝,铂丝的两端接有镍引线,通孔中填充粉末陶瓷材料,陶瓷本体的两端用陶瓷封闭,并烧结在一起。这种铂电阻存在的问题是,抗强振动的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由于高温金属材料与陶瓷在烧结时不能共熔,在振动及高温变化等疲劳损害有作用下,易产生引线与陶瓷之间的微小位移,造成断路;另外,铂丝的螺旋之间及铂丝与陶瓷本体之间容易相碰,产生磨损,将铂丝磨断。所以,在强振动条件下,这种铂电阻的使用寿命较短,且价格昂贵,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陶瓷铂电阻抗强振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强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高温抗强振铂电阻。
本实用新型由陶瓷本体、铂丝及镍引线组成,其特殊之处是,铂丝缠绕在陶瓷本体内,镍引线从陶瓷本体上的通孔中引入,并在陶瓷本体的底部与铂引线焊接在一起,在焊接处形成钩状引线,钩状引线部分与铂丝一同烧于陶瓷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将铂丝缠绕在陶瓷本体内,并烧结成一体,避免了铂丝与陶瓷本体之间的磨损和碰撞,从而提高了铂电阻的抗强振动性能;另外,镍引线伸入到陶瓷本体的底部与铂引线焊接在一起,并在焊接处形成钩状引线,从各个方向限制了引线的自由度,解决了由于振动和温度变化等疲劳损害引起的引线位移,从而延长了铂电阻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国家标准JB/T8622-1997规定的技术性能,分度号为Pt100,温度范围-100~800℃,抗振性能超过国家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IEC751《工业铂热电阻》(1995)规定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铂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陶瓷本体1、铂丝2及镍引线3组成;铂丝2缠绕在陶瓷本体1内,铂丝2采用双线并绕的方式缠绕,其两端的引线4伸到陶瓷本体1的底部;在陶瓷本体1上有两个通孔,镍引线3从陶瓷本体1上的通孔中引入,并在陶瓷本体1的底部与铂丝2的引线4焊接在一起,从而在焊接处形成钩状引线,钩状引线部分与铂丝2一同烧于陶瓷本体1内。
制造时,先制作一个陶瓷内芯,然后,将铂丝2缠绕在内芯上,其引线4与镍引线3焊接在一起,然后,整体陶瓷封装、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忠林,未经杨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10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环形带
- 下一篇:用于搬运货物的新型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