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手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06526.1 | 申请日: | 200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532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勇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车手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手闸装置,尤其是该装置能够使自行车的闸线不发生断裂,从而保障骑自行车人的生命安全。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代步的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因为刹车装置容易出现故障,经常会引发安全问题,严重的时候甚至危及到骑车人的生命。因此,研究并改进现有刹车装置,提高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对现有自行车刹车装置的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现有自行车闸线在圆柱形接头的根部区域发生断裂是主要的故障现象。(自行车闸线包括钢丝和圆柱形接头两部分。闸线根部区域发生断裂是指距离圆柱形接头3mm--10mm的区域发生断裂。)
公知的自行车刹车装置是由手闸部分、闸线、闸皮等装置相串联而成。自行车刹车时,手捏动手闸,手闸带动闸线的接头,从而使钢丝带动闸皮,最终闸皮与自行车轮胎发生摩擦,达到刹车的目的。使用现有自行车手闸装置进行刹车时,会造成闸线的根部区域发生微小弯曲变形,反复使用之后,会使闸线的弯曲处出现微观裂纹,长期使用之后,闸线的根部区域频繁发生弯曲,材料发生疲劳,导致闸线的钢丝逐根断裂。就这样,钢丝的强度逐渐消弱,从而埋下了事故隐患。当遇到紧急刹车时,闸线受到较大的突加载荷,因钢丝所能承受拉力的强度不够,会使已经发生局部破坏的闸线从根部疲劳处断裂,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自行车手闸装置的不足,避免闸线在接头的根部区域处发生断裂,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闸线钢丝发生反复弯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手闸装置,该手闸装置不仅可以起到刹车的作用,而且,有效地避免了闸线在根部区域处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保证了闸线不发生弯曲断裂,起到保障骑车人生命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现有自行车手闸装置进行改动,而对现有闸线以及闸皮等零件不作改动。该自行车手闸装置,包括手闸固定部分和手捏部分,手闸固定部分和手捏部分之间增设有闸线固定座,闸线固定座是由前后挡片、闸线接头固定轴、手闸连接轴组成,前后挡片装在闸线接头固定轴与手闸连接轴两端;手闸连接轴上装有套管,套管设置在手捏部分前端的通孔内,连接轴与套管、套管与手捏部分的通孔为间隙配合;手闸固定部分加工有开口的直线型长槽轨道,闸线接头固定轴置于长槽轨道内,且可在轨道内滑动。
上述闸线接头固定轴为阶梯形,固定轴中部加工有卡装闸线的槽孔,外圆设置有与闸线接头相匹配的弧形凹槽。
安装时,将闸线放置于闸线接头固定轴中部卡装闸线的槽孔内,使闸线的圆柱形接头装配到闸线接头固定轴的弧形凹槽处,固定轴两端与手闸固定部分开口的直线型长槽轨道滑动配合,使固定轴可以在长槽内沿轨道作直线运动;闸线的另一端与闸皮等零件相联接。
刹车时,捏动手闸装置的手捏部分,通过闸线固定座的手闸连接轴带动闸线接头固定轴在长槽轨道内进行直线运动,从而使得闸线的接头沿直线轨道作直线运动,这样既保证了闸线接头的根部区域不发生弯曲,而且也使闸线带动闸皮起到了刹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手闸装置刹车时,不仅起到刹车的作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钢丝发生弯曲断裂的问题,确保闸线不发生断裂,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行车手闸装置在未工作情况下的平面图。
图3是自行车手闸装置在工作情况下的平面图。
图4是闸线固定座主视、俯视两视图。
图5是图4的I-I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手闸固定部分和手捏部分相联接的平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时闸线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8是闸线接头固定轴的主视、俯视、右视三视图。
图9是自行车闸线的立体图。
其中:1.手闸固定部分 2.手闸手捏部分 3.闸线固定座 4.手闸连接轴 5、6.前后挡片 7.闸线接头固定轴 8.直线型长槽轨道 9.闸线 10.自行车车把 11.套管 12.弧形凹槽 13.卡装闸线的槽孔 14.手捏部分前端的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勇,未经徐志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6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