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磁保持电磁铁无效
申请号: | 02206165.7 | 申请日: | 200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539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董电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电微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保持 电磁铁 | ||
本实用新型属机电产品基础元件。可成独立部件,也可和其它机构合为壹体,如电磁阀、接触器、各种电磁执行机构。
常规电磁铁是单向电保持,通电吸合、断电复位。检索到申请号;20223882.9的专利技术最为接近,也是双向磁保持电磁铁。其原理是;衔铁在电磁线圈正反向电流磁化下,极性变化。从而在四个永磁极间摆动。其最主要的不足是;电磁线圈的磁场方向,必须和永磁极的磁场方向相反,衔铁才能动作。也即换向时,电磁线圈要对永磁体退磁。所以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只能远小于永磁体的矫顽磁场强度。否则永磁体将很快被退磁失效。也即等体积出力被严重制约。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提供壹种等体积出力大、简洁易制、耐久可靠的双向磁保持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这样实现的:在磁轭1中、固定永磁体3、放入衔铁2、组成有两条分路叁个磁极的永磁系统如图1。电磁线圈4、也固定在磁轭1上,位于永磁体3的两边。电磁线圈4通定向脉冲电流,其产生的磁通贯穿永磁体3,并且始终和永磁体原磁通方向相同。换向时,近气隙端线圈通电,此端磁通被加强,如图2。永磁体3、也充磁饱和,其极面上的磁通完全偏向通电端。同时衔铁2也被吸向通电端。断电后、原通电端永磁分路已无气隙,磁阻变小。永磁体3所产生的磁通主要通过这端。因此保持力仍很大。也就是那端线圈通电,衔铁就靠向那端。并且断电后仍能强力保持。
本实用新型和通常电磁铁比;双向保持都不通电,所以能大量节电。通电只在换向瞬间,电磁线圈发热很少。导线的载流量可大幅提高。因此用铜省、体积小。磁轭、衔铁也不必叠片制造、省工省料。和20223882.9专利技术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场大小不受永磁场制约,等体积出力成倍提高。永磁体形状简洁容易制造。衔铁直线运动,出力传递亦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保持时永磁体磁通分布示意。图2为通电时磁通分布示意。图3为实施例剖面。图4为矩形实施例横截。图5为筒形实施例横截。1磁轭。2衔铁。3永磁体。4电磁线圈。5衔铁轴。箭头线表示磁通量及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3图4图5。磁轭1衔铁2由导磁材料制造。磁轭极间距离为;衔铁长度加气隙(也即行程)。永磁体3由永磁材料制造,并经充磁。它被固定在磁轭1中部,和衔铁2的侧面动配合。两个电磁线圈4也固定在磁轭1上,位于永磁体3的两边。其骨架孔中穿过衔铁2,也作动配合。电磁线圈4产生的磁通方向和永磁体3的磁通方向相同。其磁通量也大于永磁体的原磁通量。衔铁轴5用非磁性材料制造。和磁轭1的轴向通孔动配合,作为导向。也是动力输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电微,未经董电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6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