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烃燃料气化炉头无效
申请号: | 02204871.5 | 申请日: | 2002-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378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铸;柯银宣;林时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帆生 |
主分类号: | F23D5/02 | 分类号: | F23D5/02;F24C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燃料炉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轻烃燃料气化炉头。
背景技术
现在技术中,民用气体燃料大都使用天然气、煤气和装在压力容器内的石油液化气。在城市等供气较集中的地方,多使用管道将天然气、煤气送入居民家中;而在供气较分散的地点,则使用装在压力容器内的石油液化气。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第一种缺点在于管道一次性投资大,天然气、煤气输送费用高,普及率低。第二种缺点是石油液化气钢瓶为高压易燃易爆容器,储运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章,使用条件严,且安全性差,经常有事故发生。为克服上述缺点,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直接将高挥发性的轻烃燃油直接气化以供燃具燃烧的燃油气化炉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现阶段的此类燃油气化炉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就是在使用时必须先用手动或气泵打气,使燃油气化以供燃烧。这样不但要设置气泵和高压外壳,增加了产品成本,还会形成不安全因素;二是此类燃油气化炉在使用时预热时间长,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使用方便、预热时间短、燃烧充分、效率高,经济性好的轻烃燃料气化炉头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烃燃料气化炉头,包括出火圈,碗形罩,炉头主体,其特征是:炉头主体设置U形碗、导气管、进气管、U形回气管,U形碗与炉头主体联接为一体,构成气化空腔,U形碗上联接固定进气管、U形回气管、导气管。所述的炉头主体中部导气管外围为圆形凸台,沿凸台周边为环形槽,槽的外边沿逐渐凸起成为圆环;所述的碗形罩设有通孔,通孔的边沿凸起成为圈套;所述的出火圈形状为碗形,壁上设有2-6排出火消声孔;所述的U形回气管管口与气化空腔联通,U形回气管的壁上设有喷气嘴;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与气化空腔联通,另一端与气源开关座联通,进气管的数量为1-4根;所述的导气管穿通气化空腔并与炉头主体和U形碗固定互为一体;所述的出火圈与碗形罩之间设有气流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炉头燃烧火焰的温度对燃烧进行预热处理使之产生剧烈的气化,并形成高温可燃气体,由喷嘴喷出通过导气管进入碗形罩与出火圈之间的空间,从出火消声孔喷出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可以直接燃烧未经任何处理的轻烃燃料;(2)不必使用外加电力设备辅助,不需改动燃料钢瓶结构而直接使用普通液化石油钢瓶,不需加任何添加剂;(3)噪音小、无烟、无臭、无污染;(4)燃烧稳定,不会受天气气温影响,效率高,安全性好;(5)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济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形状、构造及其结合由说明书附图给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轻烃燃料气化炉头的整体主视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火圈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碗形罩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头主体部分构造及其结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头主体部分图5的A-A向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就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轻烃燃料气化炉头,包括出火圈1,碗形罩2,炉头主体5,炉头主体5上设置U形碗7、导气管3、进气管9、U形回气管8,U形碗7与炉头主体5联接为一体,构成气化空腔6,U形碗7上联接固定进气管9、U形回气管8、导气管3。炉头主体5中部导气管3外围为圆形凸台15,沿凸台15周边为环形槽16,环形槽16的外边沿逐渐凸起成为圆环17;碗形罩2上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边沿凸起成为圈套14;出火圈1形状为碗形,壁上设有4排出火消声孔12;U形回气管8管口与气化空腔6联通,U形回气管8的壁上设有喷气嘴10;进气管9的一端与气化空腔6联通,另一端与气源开关座11联通,进气管9的数量为2根;导气管3穿通气化空腔6并与炉头主体5和U形碗7固定互为一体;出火圈1与碗形罩2之间设有气流腔4。
其工作过程是:将本实用新型上的气源开关座11与气源阀门联接,打开气源阀门,燃料通过进气管9进入气化空腔6,燃料在气化空腔6内气化后通过U型回气管8从喷气嘴10喷向导气管3然后再从碗形罩2与出火圈1之间的气流腔4从出火消声孔12喷出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帆生,未经吴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4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收获机的果穗连续输送装置
- 下一篇:耐震压力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