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往复泵无效
申请号: | 02204862.6 | 申请日: | 200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2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明凯 |
主分类号: | F04B17/03 | 分类号: | F04B1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娅佳 |
地址: | 457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具体地讲是一种用于石油钻井、采油注液及试压等作业中的往复泵。
技术背景
往复泵是一种靠活塞或柱塞的往复运动来改变液缸中液体的体积,从而使液体在工作压力下排出的泵。由于这种泵在各种排量下都有较高的效率,并且其内液体流速比较低,在泵送高粘度、高含沙量的液体时不会象液体流速较高的离心泵那样磨损流道的各部件,因此广泛应用于石油矿厂中。例如,钻井中的泥浆泵、固井泵,采油作业中的洗井泵、酸化压裂泵、输油泵以及某些注水泵、抽油设备中的深井泵等都采用往复泵。但由于一般原动机输出的都是旋转运动,而输入往复泵活塞或柱塞的应为往复运动,因此,往复泵需要将原动机旋转运动变为速度较低的往复运动。这样,往复泵需要采用减速机构和中间传动机构,如齿轮减速箱、皮带轮减速、曲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来实现旋转运动到往复运动的转换,从而使现有的往复泵具有如下缺点:
1、结构复杂,单位功率的重量大,机械损耗大,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一般石油钻井或矿厂的工作环境比较恶略,这种复杂的结构更易损坏,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工作。
2、易损件多,维修保养的要求高,增加了往复泵的维修费用,并降低了往复泵的使用寿命,从而造成往复泵的使用成本高。因此,在液体干净、粘度较低而压力不高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减低成本,一般还是优选叶片泵,从而限制了往复泵的应用。
3、由于结构复杂,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移动和搬运麻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往复泵来克服上述现有往复泵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便于使用和维护的往复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往复泵,至少包括驱动元件、液缸和设置于液缸内执行元件,所述的驱动元件为电动往复装置,该电动往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执行元件的输入端,带动执行元件在液缸内往复运动。
所述的电动往复装置可为往复式电机。
上述的电动往复装置的输出端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执行元件的输入端。所述的联轴器可为十字头联轴器或其他常规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往复装置的输出端与执行元件的输入端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于液缸内的执行元件可为柱塞或活塞。
所述的液缸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连通于出液管和进液管,该出液管和进液管内分别设有出液阀和进液阀。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元件为电动往复装置,其输出的为往复运动,可以直接带动连接于该电动往复装置输出端的执行元件如活塞或柱塞等在液缸中往复运动,进行液体泵送工作;从而避免了现有往复泵中将原动机旋转运动转换为低速往复运动的复杂的减速机构和曲柄连杆等中间传动机构,从而减小了了工作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和部件的磨损,降低了设备的制造和维修成本,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电动往复装置的输出连接于执行元件即可实现液体泵送,整个往复泵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方便了移动和搬运,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往复泵,至少包括驱动元件、液缸1和设置于液缸1内执行元件2,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所述的驱动元件为电动往复装置3,该电动往复装置3的输出端31连接于所述执行元件2的输入端21,带动执行元件2在液缸1内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液体的体积,实现液缸1内液体泵送。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元件为电动往复装置3,其输出的为往复运动,可以直接带动连接于该电动往复装置3输出端31的执行元件2在液缸1中往复运动,进行液体泵送工作;从而避免了现有往复泵中将原动机旋转运动转换为低速往复运动的复杂的减速机构和曲柄连杆等中间传动机构,从而减小了了工作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和部件的磨损,降低了设备的制造和维修成本。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电动往复装置3的输出连接于执行元件2即可实现液体泵送,整个往复泵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方便了移动和搬运,降低了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明凯,未经徐明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4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