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豆脱皮机无效
| 申请号: | 02204630.5 | 申请日: | 200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45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宋书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 主分类号: | A23N7/00 | 分类号: | A23N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2018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脱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粮食加工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大豆脱皮机。
用大豆作原料,提取豆油脱皮是一项关键问题,大豆皮几乎不含有油份,而且在制油过程中阻碍出油并带走一部分油份,豆皮不除掉,直接影响出油率,油的颜色不正,影响油的质量,大豆中的豆脐是提取经济价值昂贵的异黄酮的主要原料。我国原有的一种去皮工艺是采用温式浸泡浮选法去掉豆皮,用此法使大豆在温水浸泡和烘干处理过理中,豆皮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程度大,直接影响到出油率和油的质量,而且增加了辅助设备,现已逐渐被淘汰,另一种采用干式砂轮磨削去皮法脱皮,因其砂轮磨损快,砂轮石沫混在豆胚中又增加繁杂分理工艺,且去皮率低,豆脐提取率低,因砂轮磨损,而需频繁调整间隙,操作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去皮率高、操作方便,杂质少、豆脐提取率高的大豆脱皮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大豆脱皮机,它包括圆筒状的下机壳1、倒V字状的上机壳2、底座5,下机壳1与上机壳2之间用调整螺栓18固定连接,下机壳1底部与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底座5上设有螺栓孔6,螺检孔6用来与地面固定,上机壳2的顶口与进料斗3连接,在下机壳1内中部设有倾斜的挡板7,把下机壳1分成上下两个腔,在挡板7与下机壳1相连接的最低处,在下机壳1上设有卸料斗4,在下机壳1内中间设有一根直立的主轴12,主轴12上设有上轴承8、下轴承10,上轴承8通过上支架9与下机壳1固定连接,下轴承10通过下支架11与下机壳1固定连接,挡板7设在两个轴承中间,挡板7中间有孔,能使主轴12穿过,并且挡板7中间的孔的四周设有朝上的挡沿21,主轴12下部连接有驱动装置,其特点是:在上机壳2内部固定有上磨盘13,上磨盘13朝下设有齿15,上磨盘13上部与进料斗3相通,在主轴12上部固定有下磨盘14,下磨盘14形状与上磨盘13相对应,且同轴,两者之间有间隙,下磨盘14朝上设有齿16,齿15与齿16相对。
齿15与齿16分布方式相同,齿呈均匀分布,从中心到边越来越密,齿高越来越小,分成3组设定,第一组齿从中心沿伸到边,第二组齿从离中心1/3处开始沿伸到边,并在第一组齿两相邻齿的中间,第三组齿是从离中心2/3处开始沿伸到边,并在第一组齿与相邻第二组齿的中间。
进料斗3与上机壳2之间设有可活动的调节插板17。
所述的驱动装置是,有一台电机19,皮带圈20的一头套在电机19的轴上,皮带圈的另一头套在主轴12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大豆去皮率高,去皮后的大豆可用于冷榨和低温脱溶方法提取油料,并能很好地保证蛋白质和其它元素的含量,豆脐的提取率高、杂质少,通过调整螺栓的调整,可改变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间隙大小,可粉碎其它颗粒状的粮油作物。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磨盘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下磨盘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向示意图。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申请人实施了一种大豆脱皮机,它包括圆筒状的下机壳1、倒V字状的上机壳2、底座5,下机壳1与上机壳2之间用调整螺栓18固定连接,下机壳1底部与底座5之间固定连接,底座5上设有螺栓孔6,螺检孔6用来与地面固定,上机壳2的顶口与进料斗3连接,在下机壳1内中部设有倾斜的挡板7,把下机壳1分成上下两个腔,在挡板7与下机壳1相连接的最低处,在下机壳1上设有卸料斗4,挡板7倾斜的目的是使碎料流向卸料斗,在下机壳1内中间设有一根直立的主轴12,主轴12上设有上轴承8、下轴承10,上轴承8通过上支架9与下机壳1固定连接,下轴承10通过下支架11与下机壳1固定连接,挡板7设在两个轴承中间,挡板7中间有孔,能使主轴12穿过,并且挡板7中间的孔的四周设有朝上的挡沿21,挡沿21是防止碎料沿主轴12从中孔落下,主轴12下部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是,有一台电机19,皮带圈20的一头套在电机19的轴上,皮带圈的另一头套在主轴12的下部,在上机壳2内部固定有上磨盘13,上磨盘13朝下设有齿15,上磨盘13上部与进料斗3相通,在主轴12上部固定有下磨盘14,下磨盘14形状与上磨盘13相对应,且同轴,两者之间有间隙,下磨盘14朝上设有齿16,齿15与齿16相对。齿15与齿16分布方式相同,齿呈均匀分布,从中心到边越来越密,齿高越来越小,分成3组设定,第一组齿从中心沿伸到边,第二组齿从离中心1/3处开始沿伸到边,并在第一组齿两相邻齿的中间,第三组齿是从离中心2/3处开始沿伸到边,并在第一组齿与相邻第二组齿的中间,上磨盘13和下磨盘14用高铬合金钢材料,目的是耐磨,进料斗3与上机壳2之间设有可活动的调节插板17,调节插板17可控制进料量,通过调整螺栓18的调整可改变上磨盘13与下磨盘14的间隙大小,可粉碎其它颗粒状的粮油作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46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牙刷
- 下一篇:车床机用丝锥攻丝对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