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2660.6 | 申请日: | 2002-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0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绍雄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阎俊芬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珠江***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栖 地面 效应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舰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
背景技术
飞机具有速度快,能在一定高度上飞越不同地物,如平地、沙滩、水面、山峰、森林等的优点。但一般说来,其载重能力和使用经济性却不如船舶。而普通船舶在航行速度上远远落后与飞机,同时,船舶只能在水面航行,如遇沙滩或茂密的水生植物就必须绕道航行。另外,船舶都必须以码头为基地,使用上有诸多不便。
冲翼艇是利用地面效应作贴近水面飞行,也能在水中航行。它既有飞机的高速度和飞越障碍的机动性,却又比飞机的使用成本低,也比飞机的载重性能好。现有的冲翼艇以大型军用的居多,小型便于民用的极少。它们大多用大功率发动机向机翼下吹气以获得垫升升力,或靠高速度来获得动力冲压。因此几乎都不能实现短距离起落,更不具备两栖起落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独特的动力和气动布局以及结构的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它可以在水面、陆地沙滩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作水平飞行,反过来也可以几乎垂直地降落在水面或陆地沙滩。也可以按常规方式在水面滑行起落。这样就实现了水陆两栖起落和水面短距离起落,而不必依赖专用码头和机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有可以分别控制的前后两套动力装置,后动力装置位于艇身后部的上方,是常规的涵道螺旋桨,产生向前的水平推力;前动力装置位于艇身的前部,是由发动机带动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涵道螺旋桨,垂直涵道的进气口在艇身前部的上表面,出口在艇身下方的锥形槽内,垂直涵道出口处装有导流叶片,将从垂直涵道出来的气流导向后下方,产生向上的垫升力和部分向前的推力。
所述的艇身的底部有一个开口向下的锥形槽。
所述的艇身前端的下方,锥形槽前部,有一个可以绕水平轴转动的自动 调节风门。
所述的艇身后部下方有一个水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具有独特的双重动力装置和特殊的气动布局,具有短距离起落、垂直起落和水陆两栖的性能,以及直接力操纵特性,它可以在岸上起飞海上航行,也可以水面航行垫升上岸,停在陆地上,不管是起飞还是降落都可以不依赖专用码头,在飞行中可以很方便的飞越障碍。它具有性能优良,用途广泛,使用方便,经济安全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动力装置示意图。
图3为前动力装置示意图。
在图中:
1.艇身 2.座舱 3.机翼
4.尾翼 5.操纵台 6.水舵
7.发动机 8.涵道螺旋桨 9.涵道
10.垂直涵道 11.涵道螺旋桨 12.发动机
13.延伸轴 14.伞齿轮 15.导流叶片
16.锥形槽 17.自动调节风门 18.水平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两栖地面效应飞行器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艇身1、座舱2、机翼3、尾翼4、水舵6、动力装置和操纵、电气、仪表系统。
在艇身1上部座舱2与尾翼4之间的后动力装置是常规的涵道螺旋桨8(也叫涵道风扇),一台发动机7带动涵道螺旋桨8,在涵道螺旋桨8的外面有外涵道9,发动机7和外涵道分别安装在艇身1上。
在艇身1前部有垂直涵道10,前动力装置安装在垂直涵道10内,涵道螺旋桨11由安装在艇身1内的发动机12,通过延伸轴13和伞齿轮14来驱动。在垂直涵道10孔下端出口处装有导流叶片15,他们使螺旋桨11排出的气流流向后下方,进入前艇身底部开口向下的锥形槽16内,在此锥形槽16的前端有一个自动调节风门17,它可以绕水平轴18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绍雄,未经王绍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26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阉鸡用去睾丸器
- 下一篇:一种保压稳压的自行车全自动充气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