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片重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2202167.1 | 申请日: | 2002-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56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进作;山中隆;赤谷重;田中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B17/04 | 分类号: | G11B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世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盘片 重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具备推出杆的盘片重放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第11-86401号专利公开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盘片重放装置。即,它的构成是从插入口将盘片插入后,以盘片外周周推压推出杆的盘片承受面,随着上述推出杆的转动,将盘片引入到重放位置上。
在盘片插入前,上述推出杆被配置于转台的上方,具有从推出杆的盘片承受面下端向下方倾斜的引导面。一旦盘片从插入口被插入,盘片就在转台上方抵靠在推出杆的引导面上,并沿着引导面被引导至盘片承受面。在这种状态下,盘片推压推出杆,并随着该推出杆的转动,盘片一直被引导至重放位置。
此时,如图1所示,如果从插入口1插入的盘片2未与设在推出杆3上的盘片承受面4的引导面相抵靠而与引导面的下端相抵靠的话,盘片2在保持不到达盘片承受面4的状态下推压推出杆3,边与转台6的盘片载置面接触,边被搬送,所以有可能污染和损坏记录面。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引导面的下端比盘片承受面4要更靠近身前,靠近量为图中的L尺寸(L尺寸:例如5mm左右),所以出现推出杆3开始转动的时间早于正常搬送时间的现象,在到达重放位置前,夹板已开始下降,无法正常夹持盘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于在推出杆上设有从盘片承受面下端向下方倾斜的面,以便把被插入的盘片沿着该引导面引向盘片承受面的盘片重放装置,使被插入的盘片确确实实地抵靠在推出杆的盘片承受面上,不损坏或污染记录面,能以正常的定时搬送盘片,又能使装置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盘片重放装置的推出杆,使盘片承受面位于稍高于转台的盘片载置面的上方,并具有从其盘片承受面下端向下方倾斜的引导面,并且在推出杆处于待机位置时,使引导面的下端部位于比转台的盘片载置面低的位置。
如果是这样的结构的话,被插入的盘片必然会抵靠在推出杆的引导面上,故会沿着引导面确实抵达盘片承受面。因而,在盘片搬送时,盘片和转台的盘片载置面必然会产生间隙,所以不会损伤或污染盘片的记录面。
并且,由于被插入的盘片抵靠在推出杆的引导面的下端上,导致盘片搬送时间提前,不能夹持盘片的问题也可以解决。
上述推出杆,如果在待机位置上使上述引导面的下端位于转台的凹部内,就能使盘片进一步可靠地抵靠在推出杆的引导面上。
如果进一步,如果相对推出杆的转动中心,将上述引导面设置在比转台中心近的位置,那么由于推出杆的转动半径变短,故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通过在上述推出杆的盘片承受面上端,设置防止盘片脱离盘片承受面向上移动的脱离防止面,就可以防止盘片脱离盘片承受面,可以更可靠地搬送盘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以往例子的推出杆和转台关系的侧视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的盘片重放装置的立体图。
图3表示在该实施形态下的推出杆和转台关系的立体图。
图4表示在该实施形态下的推出杆和转台关系的侧视图。
图5表示在该实施形态下的重放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6在该实施形态下的盘片重放装置的推出杆位于待机位置上时的侧视图。
图7是前图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下把盘片插入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9表示在该实施形态下的盘片位于重放位置上时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该实施形态的盘片重放装置的盘片位于重放位置上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到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图2是省略了盘片重放装置一部分的简略剖视图。
如图2所示,外箱7呈矩形形状,将四个面向上弯折而形成。在该外箱7内部,重放印刷电路板8利用未加图示的浮动构件,在浮动状态下得到支承。
在重放印刷电路板8上,分别转动自如地装有把从盘片插入口1插入的盘片2推入至重放位置的推入杆9,和把盘片2从重放位置向插入口1推出的推出杆10。
在重放印刷电路板8的大致中央位置上配置了转台6,并将夹板11配置于其上方。该夹板11被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上下转动自如地安装于重放印刷电路板8上的夹板支承体12的转动端上。该夹板支承体12利用未加图示的弹簧,始终向转台6施加作用力。在夹板支承体12的右端形成有凸轮抵靠部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德利信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2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