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02201644.9 | 申请日: | 200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28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铼雷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调整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在抽取真空或填充高低压冷煤作业时的填充架,尤指一种冷煤填充架的调整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常用的冷煤填充架,请参阅附图1所示,该填充架本体1为长方形,本体前面设有数个螺孔以装设高压接头21、低压接头22及冷煤接头23,冷煤接头23为三通,其上端形成真空接头231,本体两侧装设左塞路接头24及右塞路接头25,本体上端装设高压旋钮开关26、低压旋钮开关27及透光套件28。
请参阅附图2所示,高压旋钮开关26及低压旋钮开关27上端分别藉一旋钮261、271带动下端的螺杆262、272转动,以控制冷煤流量;透光套件28则经由一基座套环281、一透明盘282、一护环283及螺帽固定环284组成,其系螺设于填充架本体1上端,能直接经由透明盘282看到本体内部冷煤填充情形。
上述冷煤填充架实施时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高、低压旋钮开关以控制螺杆旋入的深浅度来控制冷
煤流量,控制无法确实;
2、真空管路接头和冷煤进口端为共用接头的设置,形成抽取
真空作业时冷煤接头要关闭,在作冷煤填充时需将真空接
头关闭,增加作业的不便;
3、冷煤导管或抽真空导管不使用时需要拆下,使用时再装上, 增加作业的麻烦。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本体上除了设有高、低压旋钮开关之外,另设有真空旋钮开关,配合本体内部的高压通路、真空通路、冷煤通路共同的主通道及低压通路次通道,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该装置的旋钮开关是透过控制球型阀左右旋转的方式控制冷煤流向及流量,使控制作业更为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其填充架本体内部形成数个通路,各通路出口分别装设有高低压旋钮开关、高低压接头及冷煤接头,其特征在于:本体上部设有真空旋钮开关及真空接头,分别作抽真空作业;本体内部的高压通路、真空通路及冷煤通路经由共同的主通道相导通,低压通路则经由一绕过真空通路与主通道平行的次通道导通,以配合旋钮开关控制下端球型阀的动作,在进行抽取真空或填充高低压冷煤作业时,无需拆换导管,确保作业的确实不误。
所述的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部,设有两个套筒,第一套筒设于高压旋钮开关下端球型阀的外侧,其中央形成轴向通孔,径向方向并形成径向通孔;第二套筒设于低压球型阀与真空球型阀之间,其中央亦形成轴向通孔,但轴向通孔的中央部为不相通,于轴向通孔的两端径向上部分别形成径向通孔。
所述的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部设有高压压力表及低压压力表,高压压力表与主通道相通,而低压压力表与次通道相通。
所述的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煤接头及真空接头上端垂直方向可设有一无通孔螺接头,以提供冷煤导管及真空导管使用完成后直接套设在无通孔螺接头上,可免除拆换导管的不便。
所述的冷煤填充架调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左塞路接头及右塞路接头的外部为螺纹,以提供高压冷煤导管及低压冷煤导管使用完成后得以其另端直接套设在螺纹部上,达到免除拆换导管的不便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有方便调整控制及动作确实不误的功效,确能改进常见冷煤填充架的缺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常见的冷煤填充架的立体图;
附图2是常见的冷煤填充架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流程路线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流程路线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流程路线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流程路线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填充架本体; 28-透光套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铼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铼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1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