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碟外接盒无效
| 申请号: | 02201563.9 | 申请日: | 200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8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干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33/00 | 分类号: | G11B33/00;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碟 外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碟外接盒,尤其指一种可与电脑主机连结的外接式硬碟盒。
背景技术
按,现今外接式硬碟盒对于整体外型、构造更是突破往常样式,而硬碟盒大多皆利用固持元件进行锁固的动作来形成定位的状态;故,极易发生因锁固固持元件的施力过大,而形成扣合部于锁固行程中产生裂损的情况,进而导致硬碟盒无法进行锁固的动作,甚至会使硬碟盒受损而让使用者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且于组装上相当耗损人力及物力,于大量生产时而导致制造及组装成本的提升,所以,习用的整体设计尚有待进一步进行改良的必要,而上述缺失便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开发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两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横向弯折出一挡板,而此挡板略中央处亦延设一挡止板且于挡止板与挡板之间形成一间隙,又于两侧板前端横向延伸出一扣合部,俾使于两侧板连结成一体后,其上、下两侧各形成一可供顶、底面板水平嵌合定位的间隙,并以前面板凸设的复数勾部对接于扣合部上形成定位,藉此达到一可供容置硬碟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主要由顶面板、底面板、两侧板及前面板所组成,并与一底座枢接为一体,该两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弯折出一挡板,而此挡板略中央处亦延设一挡止板,且于挡止板与挡板之间形成一间隙,又于前端横向延伸出一扣合部,于两侧板的上、下两侧各形成一供顶、底面板水平嵌合定位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前面板于对应位置横向凸伸有复数勾部。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两侧板的扣合部透设一相对应且供固定元件穿设连结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两侧板后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一横板,此横板各透设一相对应且供一固定元件穿设连结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一侧侧板的外侧四角落各凸设一凸部。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后面板于一侧周围延伸出导轨片。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底座于两侧分别垂直凸设一侧板,并于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于还提供一种硬碟外接盒,该固定元件亦为铆钉、螺丝或其它等效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于组装上节省人力及物力,于大量生产时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硬碟外接盒1主要包括有顶面板11、底面板12、两侧板13及前面板14所组成,并将组装后的整体与一底座15枢接结合一体;其中:
该底面板12于一侧周围延伸出导轨片121。
该两侧板13的上、下两侧分别横向弯折出一挡板131,而此挡板131略中央处亦平行延设一挡止板132,且于挡止板132与挡板131之间形成一间隙130,以供顶面板11及底面板12嵌设于其内,又于前例延伸出一扣合部133,并于扣合部133透设一相对应且可供固定元件2穿设连结的螺孔1331,又于两侧板13的上、下两端分别延设出一横板134,此横板134各透设一相对应且可供一固定元件2穿设连结的螺孔1341;再者,其中该一侧侧板13的外侧四角落各凸设一凸部135。
该前面板14凸设有复数勾部141,为可对接于两侧板13的扣合部133上形成定位。
该底座15于两侧分别垂直凸设一侧板151,并于中央形成一容置空间150。
上述两侧板13的扣合部133与横板134的螺孔1331、1341以固定元件2螺固连结后,并将顶面板11、底面板12嵌设于挡止板32与挡板131间所形成之间隙130内,藉由底面板12所延伸出的导轨片121形成纵向定位的状态,并以前面板14勾合扣合部133,藉此达到定位固持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干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干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1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