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介质滤波器、电介质双工器以及通信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2141071.2 | 申请日: | 2002-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黑田克人;石原甚诚;加藤英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介质 滤波器 双工器 以及 通信 装置 | ||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微波带等使用的电介质滤波器、电介质双工器、以及采用它们的通信装置。
已有技术
通过在单个电介质块内排列多个内导体形成孔,使邻接的共振器间耦合的、利用电介质同轴共振器的电介质滤波器用于微波带的通信装置等。这样结构的电介质滤波器中,在连接的共振器间的耦合为电容性耦合时,低通带侧产生衰减极,在连接的共振器间的耦合为感应生耦合时,在高通带侧产生衰减极。
因此,现有是如特开平7-254806公报所示,在内导体形成孔的途中设置台阶高差,在内导体形成孔的短路侧和开放端侧利用邻接的内导体形成孔的轴间隔进行感应性耦合或电容性耦合。
图12和图13示出该例。
图12中,(A)为观看内导体形成孔的轴方向的俯视图、(B)为穿过各内导体形成孔的中心轴的面的截面图。在约长方体形的电介质块1的内部设有在里面形成了内导体的、2a、2b、2c所示的内导体形成孔。在电介质块1的外面形成外导体3。图12所示的例子中,对于内导体形成孔2a和2b,使其开放端侧的轴间隔比短路端侧的轴间隔更宽,利用Oab所示部分的电容性耦合,加强Sab所示部分的感应性耦合,使该内导体形成孔2a、2b的2个共振器间进行感应性耦合。同样,对于内导体形成孔2b和2c间,使其开放端侧的轴间隔比短路端侧的轴间隔更宽,利用Obc所示部分的电容性耦合,加强Sbc所示部分的感应性耦合,使该内导体形成孔2b、2c的2个共振器间进行感应性耦合。
图13所示例子中,对于内导体形成孔2a,2b,使短路端侧的轴间隔比开放端侧的轴间隔窄,通过Oab部分的电容性耦合,增大Sab部分的介电性耦合,通过内导体形成孔2a,2b把2个共振器之间强烈地感应性耦合。对于内导体形成孔2b,2c,使开放端侧的轴间隔比短路端侧的轴间隔窄,通过Sbc部分的电容性耦合,增大Obc部分的介电性耦合,通过内导体形成孔2b,2c把2个共振器之间强烈地感应性耦合。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构成3级共振器的电介质滤波器中,为了加强第1级和第2级共振器间的感应性耦合,若使第2级共振器的短路端侧接近第1级共振器,则第2级共振器的短路端侧远离第3级共振器的短路端侧相应部分,从而第2级和第3级共振器间的感应性耦合变弱。为了增大第1级和第2级共振器间、以及第2级和第3级共振器间的任一相互电容,增大短路端侧的内导体形成孔的内径时,则各共振器的本身电感变小,相互电容相对变小,从而失去提高感应性耦合的效果。另外,与此同时,由于内导体形成孔的短路端侧和开放端侧的内径比(间隔比)变小,所以波长缩短率变小,所需的内导体形成孔的轴长变长,从而导致大型化。
由于上述理由,若要在邻接的3个共振器,同时使第1级和第2级间和第2级和第3级间进行感应性耦合,则其耦合量有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大型化整体,可同时使电介质块内的邻接的3个电介质共振器进行强感应性耦合的电介质滤波器、电介质双工器、以及具有它们的通信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在约长方体形的电介质块内具有分别贯通该电介质块的对置的第1面和第2面间,形成了将第1面作为短路端、将第2面或第2面附近作为开放端的内导体的多个内导体形成孔,在上述电介质块的外面形成了外导体的电介质滤波器中,上述多个内导体形成孔中的至少1个内导体形成孔将短路端侧的内导体形成孔至少分割成2个孔。
根据该结构,例如同时缩短中央的内导体形成孔和、其两邻的内导体形成孔的短路端侧的轴间隔,可以加强第1级和第2级共振器间、以及第2级和第3级共振器间的感应性耦合。
本发明中,将上述分割位置设在内导体形成孔的纵向的约中心部。这样,可以提高感应性耦合。
本发明采用上述电介质滤波器构成电介质双工器。
本发明采用上述电介质滤波器或电介质双工器构成通信装置。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2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3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5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6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7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8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9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41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选择同步数据
- 下一篇:在电源和变频器之间切换的改进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