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保险杠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02138197.6 | 申请日: | 2002-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8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冯兵;杨金弟;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仁元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5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车用保险杠的注塑料成型模具,属于车辆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轿车的前后保险杠是车辆的外露部件,自塑料保险杠取代金属制品之后,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图1所示结构的注塑模具制造。这种模具主要由上部的定模和下部的动模组成,动模上装有可以沿内倾斜面移动的大顶块,定模与动模合模形成弓形形腔,分型线F位于弓形形腔侧下方。当注塑成型后,动模连同大顶块一起向下运动,使塑料制品与定模分开,由于在此过程中两大顶块同时还缓缓沿斜面向上移动,并向内靠拢,因此塑料制品内表面渐渐与大顶块脱开,完成脱模。这种结构的模具使得分型线位于制品的外表面(参见图2),结果即使分型线十分细微,人眼也能清晰看见,从而直接影响制品的美观。尤其是在模具制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产生毛刺、飞边等明显缺陷,更严重地影响制品外观。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轿车的舒适度和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轿车前后保险杠成型模具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原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巧妙、可以避免分型线外露的车用保险杠模具。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车用保险杠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动模上装有可以沿内倾斜面移动的大顶块,定模与动模合模形成弓形形腔;此外还包括安装在大顶块上、可以沿基本垂直于动模移动方向运动的小顶块,定模与动模的分型线位于弓形形腔下侧边缘附近;所述小顶块的一端位于分型线附近,另一端顶靠在固定于动模的滑槽倾斜面上;所述倾斜面下半段的斜率与大顶块的内倾斜面斜率相当,上半段的斜率大于下半段。
从模具结构设计角度乍一看,似乎定模两端不能脱模。但实际上,本发明大、小顶块结构的有机结合,十分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具体脱模过程为:注塑完毕后,首先动模向下运动,大顶块在油缸之类的动力源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反向向上运动,保证塑胶制品相对于定模在竖直方向上静止,而水平方向上则由于大顶块内斜向的作用,产生向内的水平位移,结果紧包大顶块上的塑胶制品随着大顶块向内产生变形,使得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变小,从而可以顺利从定模中脱出。接着,动模开模速度加快,大顶块中的小顶块由于滑槽角度的变化,产生水平向外的位移,顶出保险杠两端,使包紧在大顶块上的塑胶制品顺利出模。
显然,采用本发明的分型线结构后,保险杠装配到车辆上后,看不到任何分型线痕迹,因此可以提高车辆的美观效果和档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实施例开模初期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实施例开模后期示意图。
图8为图7的D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车用保险杠模具如图3所示,主要由定模4、上动模3、下动模1、大顶块5、滑槽6、小顶块7、油缸2组成。上动模3与下动模1固定连接构成动模整体,这样工艺性更好。定模4与上、下动模3、1合模形成弓形形腔,定模4与动模的分型线位于弓形形腔下侧圆弧角底部(参见图4)。两大顶块5对称装在上、下动模3、1两侧的内倾斜面上,可沿该倾斜面移动。两小顶块7分别安装在两大顶块5的下部,其移动方向基本垂直于动模1、3移动方向。两小顶块7的外端位于分型线附近,内端顶靠在固定于动模上的滑槽6倾斜面上。该倾斜面下半段的斜率与大顶块的内倾斜面斜率相当,上半段的斜率大于下半段,即如图4所示,下半段与垂直线形成的夹角α大于上半段与垂直线形成的夹角β,上、下半段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不难看出,由于本设计方案将模具分型线放在保险杠两端圆弧角底部,因此从外面看不到任何分型线痕迹。然而按照一般的注塑模具设计原理看,似乎存在一定问题,即定模两端圆弧不能出模。事实上,这一问题因采取了大、小顶模的结构而得到妥善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仁元,未经杨仁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8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廻转器
- 下一篇:PVC中空装饰角线及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