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2138146.1 | 申请日: | 200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96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0 | 分类号: | H04N7/10;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电视 网络安全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有线电视网络在各地分布很广,遍及城市乡村,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分散的网络的安全管理是一件很复杂而艰难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非法组织为达到其阴险的政治目的,在有线电视网中盗播和插播非法电视节目,造成很坏的政治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很好的能防止有线电视网络被盗播和插播的安全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有线电视网络被盗播和插播的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它包括有台端设备和用户网络终端设备,其中台端设备由混合器和有线电视发射器组成,用户网络终端设备由各干线放大器、多个用户放大器及多个智能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电视机组成,台端设备中的混合器输入接入各路有线电视信号,其输出接有线电视发射器的输入,有线电视发射器的输出接用户网络终端设备中的各干线放大器输入,各干线放大器的输出接各自对应的多个用户放大器的输入,各用户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各自对应的多个智能分支分配器接各对应用户终端电视机,其特征在于在台端设备中的混合器的输入通过调频广播调制器接发送加密数字同步信号的编码器。
本发明的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是在有线电视台的发送端设有专用的编码发送器不断地发送检测信号码,并随合法的广播电视节目一道传输,广大的用户端有专用的智能分支分配器,一个智能分支配器一般能控制二至十六户人家,利用其中的单片机在24小时不断地检测台端的编码信号,每秒钟检测一次,一旦十秒钟检测不到该信号,终端的智能分支配器全部自动加扰,不能正常收看电视信号,即使10秒钟后又检测至台端的编码信号,终端的智能分支分配仍然保持加扰状态(用来防止盗播、插播节目),等检修人员排除故障后经台端编码器发送开通信号,才能恢复收看电视节目。这样,无论有线电视网络在何处被断开插播或盗播,该断点以下的网络都进入关断加扰状态,有效地防止了非法组织的政治阴谋。而当有线电视网络一旦因自然因素(如灾害天气)或人为因素(如偷盗电缆、放大器等网络器材、野外施工等)造成断线故障,台端会立即知道并能准确的定位,便于快速抢修。本发明能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盗接电视节目,因为各种盗接方法都会造成网络某点短时断开,而本发明系统这时就会检测到而及时发出关断加扰信号命令并及时报修,以利于查出盗接户。本发明系统具有施工快捷、性价比高、防非法插播能力强、防信号盗接和抗用户私拉乱接等功能,真正完美了智能化收费管理及网络安全管理的双重目的,体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编码器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的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它包括有台端设备和用户网络终端设备,其中台端设备由混合器和有线电视发射器组成,用户网络终端设备由各干线放大器、多个用户放大器及多个智能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电视机组成,台端设备中的混合器输入接入各路有线电视信号,其输出接有线电视发射器的输入,有线电视发射器的输出接用户网络终端设备中的各干线放大器输入,各干线放大器的输出接各自对应的多个用户放大器的输入,各用户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各自对应的多个智能分支分配器接各对应用户终端电视机,本发明的特点是,在台端设备中的混合器的输入通过调频广播调制器(它为现有市售产品,型号可为FM-2000S)接发送加密数字同步信号的编码器(它亦为现有市售产品,型号可为SD-2000A)。
本发明的编码器利用调频广播频段(88-108MHZ)中的某一闲置频点向有线电视发射器不断发送加密数字同步信号(如双音频编码信号、FSK编码信号等),它随各路有线电视信号一同进入各用户网络终端设备中的各智能分支分配器,各智能分支分配器中的单片机只需增加相应的软件,即可识别加密数字同步信号,且该同步信号由于频段不同,则不会对有线电视信号形成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学院,未经南京邮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8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