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铆钉金属铆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2132407.7 | 申请日: | 2002-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家;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5/04 | 分类号: | F16B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21007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铆钉 金属 铆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铆钉金属铆接方法。
技术背景
在当今的汽车及无线电行业中,钣金结构是比较普遍的。钣金结构涉及到两块冲压板的连接,通常用点焊机或机械手将两块冲压板连接到一起。其次用铆钉将两块冲压板连接在一起。
在现有的铆接工艺中,用点焊机或机械手将两块冲压板连接到一起,我们称它为铆焊。铆焊具有成型美观、效率高的特点,其缺点为成本比较昂贵。
其次是用铆钉将其两块冲压板铆接在一起,这种铆接方式比较牢固,其缺点为成形不美观,而且,铆接后拉铆钉的头部和根部都出来一些,这样,冲压板放不平,不能用螺钉锁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型美观,而且牢固适用,可靠性强的无铆钉铆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取两块待铆接的金属板,用压力机在一块金属板上冲压出孔径相同、分布均匀且分排布置的若干个板孔,所说的板孔的直径与板厚之间比值为1∶1~1∶2,且上排孔与下排孔错位分布,再修整板孔,去掉板周边毛刺、凸边及凹边;用压力机在另一块金属板上冲压出与带板孔的金属板上板孔数目相同、分布一致、且外径与板孔配合的凸起,所说的凸起之间的距离与板孔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且二者相互配合距离的偏差控制在0~±0.05范围内;将两块金属板上板孔与凸起对正,调整好开模及闭模高度,用压力机将两者铆接在一起。
根据上述的无铆钉金属铆接方法,所说的金属板为低碳钢或铝合金或铜合金板材。
根据上述的无铆钉金属铆接方法,所述的金属板为低碳钢时,冲压或拉深时压力机的压力为265~290Mpa;所述的金属板为铝合金板及铜合金板时,冲压或拉深时压力机的压力为240~265Mpa。
根据上述的无铆钉金属铆接方法,金属板为低碳钢时,铆接时压力机的压力为155~170Mpa;金属板为铝合金板及铜合金板时,铆接时压力机的压力为140~155Mpa。
本发明是在没有铆钉和不用点焊机与机械手焊接的情况下,将两块冲压件铆接在一起。因此,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型美观,而且牢固适用,可靠性强。适合在汽车行业及其他行业方面的板厚在4mm以下的板材的大批量铆接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压出板孔后的金属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冲压出凸起后的金属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5是两块金属板铆接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取两块板厚为4mm或1mm或2mm或3mm的低碳钢或铝合金或铜合金板,用曲柄或液压压力机在一块板一上板1上冲压出孔径相同、分布均匀且分排布置的若干个板孔1A,对于低碳钢板冲孔压力控制在265~290Mpa,对于铝合金板及铜合金板冲孔压力控制在240~265Mpa,所说的板孔1A的直径与板厚之间比值为1∶1或1∶2或1∶1.5,且上排板孔与下排板孔错位分布,再修整板孔1A,去掉板周边毛刺、凸边及凹边,这样,铆接之后,强度会很高,并且美观。
如图3、图4所示,用曲柄或液压压力机在另一块板一底板2上冲压凸起2A,凸起2A外径φd与上板1上板孔1A配合,且数目一致,凸起2A之间距离与板孔1A之间孔距一致,二者相互配合距离的偏差控制在0~±0.05mm范围之内。否则,铆出后成形不美观,且不牢固。
如图5所示,将上板1上的板孔1A与底板2上凸起2A对正,调整好开模及闭模高度(否则,会压不牢,上板1与下板2两板铆接松,铆后晃动,并且,铆后强度降低),在曲柄或液压压力机作用下,铆接在一起。对于低碳钢板,所说的压力机的压力控制在155~170Mpa;对于铝合金板及铜合金板,所说的压力机的压力控制在140~155Mpa之间,(不能选用太大的压力,这样,板会出现裂纹。同时,也不能选用太小的压力,否则,板会压不实,强度达不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2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里氏木霉菌株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浅色超细导电粉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