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 申请号: | 02127364.2 | 申请日: | 2002-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大信;服部隆雄;及川巧;今久保贤治;冈本武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3/00;A61L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脱臭装置配置在冷气循环路径内、对箱内进行脱臭的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家用冰箱中,为了减少因箱内的食品引起的各种臭气以及防止臭气向其它食品转移,是将铂催化剂配置在除霜加热器的旁边。另外,在近年来的家用冰箱中,出现了一种配设有分别对冷藏室和冷冻室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并设定更高的冷藏室内的湿度以提高食品保鲜效果的冰箱。这样,一旦提高冷藏室内的湿度,则更加容易产生臭气感、或者容易在冷藏室内繁殖杂菌,为此,在上述的冰箱中,导入了具有由臭氧的氧化分解作用的强力脱臭效果的脱臭装置。
然而,即使是利用了臭氧的氧化分解作用的方法,有时也会出现因脱臭成分的种类不同而不能完全氧化分解而集中成中间分解生成物的现象。又,在采用利用臭氧的氧化力的方法时,促进蔬菜、果物老化的乙烯的完全分解是完全不可能的。
对此,本申请人发明了在箱内配置有将臭氧的氧化分解作用和紫外线的光催化剂作用组合的脱臭装置的冰箱,并已作出过申请(特愿2000-181518)。所述脱臭装置的结构是,将空间放电机构、光催化剂模块、臭氧分解催化剂过滤器配置于冰箱内冷气的循环路径中的盒体内。
在此场合,所述空间放电机构通常是由配置在光催化剂模块前后的一对网状电极构成。由此,通过使用一对电极将光催化剂模块夹入,从而可高效率地将光催化剂激励。又,通过将电极构成网状,可尽量减少通道内的压力损失。
但是,为了在空间放电机构中获得稳定的放电,必须将一对网状电极的距离保持一定。然而,网状电极都非常薄,强度小,故难以固定,有可能使电极间的距离局部不同。
又,光催化剂模块在构造上存在着厚度尺寸偏差大的间题。为此,若采用一对网状电极将光催化剂模块夹入的结构,仍然难以将电极的距离保持一定。这样,一旦电极间的距离局部不同,就会产生局部放电,不能有效地获得脱臭性能。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由一对网状电极构成放电装置的结构时、具有将所述网状电极间的距离保持一定而可获得稳定放电的脱臭装置的冰箱。
发明概述
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冰箱的结构是在冷气的循环路径内配置有对箱内进行脱臭用的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装置由光催化剂组件构成,光催化剂组件由下述构件一体性组装而成:具有平行配置的一对网状电极、由高电压放电发生臭氧和紫外线的放电装置;依靠所述紫外线照射所产生的光催化剂作用、对冷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和有害物质等进行分解的光催化剂模块;以及收容有所述放电装置和所述光催化剂模块的盒体,并且,所述网状电极分别固定在所述盒体上。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可防止平行配置的一对网状电极摇晃而使所述网状电极间的距离局部变动,因此,可从放电装置获得稳定的放电。又,虽然网状电极的厚度尺寸非常小,强度弱,光催化剂模块非常脆、容易损坏,但采用上述结构,可在光催化剂组件的状态下将放电装置和光催化剂模块组装在脱臭装置中。由此,可防止组装作业时的光催化剂模块和网状电极的破损。
在此场合,可以由第1盒体和第2盒体构成所述盒体,一对网状电极分别被所述第1盒体和所述第2盒体夹入(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采用上述结构,可将一对网状电极可靠地固定在盒体上。
又,也可以将第1和第2盒体中的至少一方由具有凹状的收容部构成,在所述收容部中,按顺序装入一对网状电极中的一方、光催化剂模块、另一方的网状电极、另一方的盒体,构成光催化剂组件(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
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光催化剂组件的组装作业性。又,由于使用一对网状电极将光催化剂模块夹入,因此,可将由放电装置的高电压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高效率地照射到光催化剂模块上。
并且,也可在一对网状电极与光催化剂模块之间分别配设缓冲构件(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在此场合,所述缓冲构件可由硅橡胶构成(第5技术方案),也可由发泡体构成(第6技术方案),也可构成中空状(第7技术方案)。
采用上述结构,可将一对网状电极在分别通过缓冲构件被推压在第1和第2盒体上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盒体上。由此,可将网状电极间的距离确保在第1盒体与第2盒体之间的距离。又,可利用所述缓冲构件将所述光催化剂模块的厚度尺寸的偏差吸收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7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屏
- 下一篇:光纤软线和带插头的光纤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