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携带电话机无效
申请号: | 02127266.2 | 申请日: | 200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8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文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携带 电话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电话机,特别涉及折叠式携带电话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折叠式携带电话机中,在从闭合的状态打开时,仅用单手难以打开,一般需要使用双手来打开两个机体,只能使用单手的情况等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该课题,作为仅用单手的操作在用于通话的状态下可以打开的现有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4132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枢轴部端面上设置按钮,通过按压该按钮而具有从折叠状态自动地打开功能(单触摸打开功能)的“折叠式携带电话机”。
该折叠式携带电话机在可旋转连结第1机体和第2机体的枢轴部中包括以下结构:对第1机体和第2机体在相互打开的方向进行旋转赋能的弹簧;使第1机体和第2机体锁定为折叠状态的锁定机构;以及设置在枢轴部端面上、在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时按压的按钮;如果按压按钮,则通过旋转赋能弹簧的力从折叠状态(以下称闭合状态:通过使第1机体和第2机体一方旋转而使折叠式携带电话机为闭合状态)一下打开到用于通话的形态(以下称为打开状态:通过使第1机体和第2机体一方旋转而使折叠式携带电话机为打开状态)。
在(日本)特开平11-23437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携带电话机”,它配有将上机壳和下机壳进行枢轴结合而构成一个折叠结构的机壳开闭操作辅助机构,可以用单手以单触式进行开闭操作。
该折叠式小型电子装置的开闭操作辅助机构包括在折叠状态中的上机壳和下机壳的相对部分上分别配置的上机壳用磁铁和下机壳用磁铁。其特征在于,这两个磁铁的至少一个磁铁通过来自外部的按压操作相对于另一磁铁可移动,并且,具有在按压操作时两磁铁之间排斥,在按压操作解除时具有吸引的极性配置形态的结构。
此外,在日本专利2582531号公报中,披露了一种“折叠式携带电话机”,通过枢轴部连结上部机体、天线部及包含挂钩开关的下部机体,可以用机体连接固定部件使上部机体和下部机体成为折叠状态。
该折叠式携带电话机包括:使上部机体和下部机体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的开放驱动的连接固定开放部件;与开放驱动连动而使天线部的规定部分从下部机体突出的天线突出部件;以及与开放驱动连动来驱动挂钩开关,使该携带电话机形成摘机状态的挂钩开关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机体连接固定部件包括:配置在下部机体上的第1磁铁;以及配置在上部机体而使得折叠状态中用比枢轴部的连接固定开放力大的磁铁与第1磁铁相互吸引的第2磁铁;连接固定开放部件具有使第1磁铁的位置移动的磁铁移动结构,从而使第1磁铁和第2磁铁之间产生的磁力比连接固定开放力小。
此外,在日本专利2658906号公报中披露了一种“折叠式携带电话机”,它由带有受话器和送话器的其中一个的第1机体和第2机体构成,第一和第二机体通过枢轴部可自由转动地结合。
该折叠式携带电话机包括:机体赋能部件;机体连接固定部件;机体连接固定解除部件;天线;天线赋能部件;天线连接固定部件;天线连接固定解除部件,挂钩开关;以及滑动按钮。机体赋能部件赋能,使第一和第二机体一般以一定角度打开。机体连接固定部件由将第一和第二机体以折叠状态进行连接固定的配置在第一机体上的第一磁铁、以及在连接固定状态中用比赋能部件的赋能力大的吸引力与第一磁铁吸附的配置在第二机体上的第二磁铁构成。机体连接固定解除部件使第一或第二磁铁的位置移动,以便解除该连接固定部件产生的连接固定,使第一和第二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比赋能力小。天线通过枢轴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机体上。天线赋能部件对该天线进行赋能,使其相对于第二机体始终以一定角度打开。天线连接固定部件由将天线在折叠状态下连接固定在第二机体侧、配置在天线上的天线磁铁,以及在连接固定状态中用比天线赋能部件的赋能力大的吸引力吸附天线磁铁的配置于第二机体上的机体磁铁构成。天线连接固定解除部件使机体磁铁的位置移动,以便解除该天线连接固定部件产生的连接固定,使天线和机体磁铁间的吸引力比天线赋能部件的赋能力小。挂钩开关使电话成为通话状态。滑动按钮可从第二机体外部进行按压。机体连接固定解除部件、天线连接固定解除部件、挂钩开关及滑动按钮的特征在于:由在第二机体内可滑动移动地配置的连结部件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7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