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体及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2124411.1 | 申请日: | 200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5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吉井克昌;表研次;鹿野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12 | 分类号: | G02B5/12;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良好地应用于以外界光、前置灯、及后置灯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体,以及使用它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在宽范围的角度具有良好的反射率,并且,在所希望的范围的反射方向上可以提高反射率的反射体,以及通过使用该反射体,在具有宽的视野角的同时,具有适当的指向性,从而在主要视野范围可以确保足够的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掌中型电脑等地显示部,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从电消耗小的角度出发,以外界光为光源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另外,为了辅助外界光,具有前置灯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受到广泛应用。
这些液晶显示装置,把由显示面侧(观察者一侧)入射的外界光、或前置灯的光,通过内部的反射体反射到显示面侧,使对应液晶层分子排列状态而显示的图形或文字等,可以被使用者看到。
另外,为了辅助外界光,具有后置灯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反射外界光的反射体,为了使后置灯的光能够透过,采用半透过反射型的反射体。
本申请发明人对这些反射体的表面形状(显示面侧的形状)与反射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例如,当使用表面为平板镜面状反射体时,虽然在对应入射角度的特定的反射角度上显示出非常高的反射率,但反射率高的反射角度范围极窄,也就是说,得到明亮的显示范围窄的高指向性反射特性。另外,存在光源或观察者的脸等被映照出来,使辨认性下降的倾向。
另一方面,通过在反射体表面大量形成构成球面局部的凹部或槽,或设置不规则的凹凸,进行了在宽范围的方向获得良好的反射率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明亮的显示范围宽的反射特性。
其中,有如图9所示的、在反射体表面设置构成球面局部的多个凹部的反射体的方案。该图所示形状的反射体51是,在例如由设置在由玻璃等形成的基板52上的感光性树脂层等形成的平板状树脂基底材料53(反射体用基底材料)的表面,相互连续重叠地形成其内面构成球面局部的多个凹部54,并在其上面通过蒸镀或印刷,形成例如由铝或银等薄膜形成的反射膜55。
所述凹部54,深度形成为在0.1μm~3μm范围内的不规则状态,并且,邻接的凹部54的间距也设置为在5μm~50μm范围内的不规则状态。另外,凹部54的内面,分别为构成同一球面局部的曲面,其倾斜角设定在-18°~+18°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凹部的深度”,指的是从反射体的基板表面到凹部的底部为止的距离,所谓“邻接的凹部的间距”,指的是在俯视状态下圆形凹部中心间的距离。
另外,所谓“倾斜角”,指的是在特定的垂直剖面上,在凹部54内面的任意位置的切线相对于基板表面的角度。
该反射体51,具有将在后面叙述的比较例(图6)所示的反射特性。图6表示在入射角度为30°的,以反射率(反射强度)为纵轴,以反射角度为横轴的反射特性曲线图。
另外,所谓“入射角度”,如图10所示,指的是立在反射体51(基底材料表面)的法线H与入射光J的夹角ω0。另外,所谓“反射角度”,指的是在包括所述法线H与入射光J的平面上,所述法线H与反射光K的夹角ω。另外,所谓“相对于基底材料表面的正反射的角度”,指的是入射角度ω0与反射角度ω相等的角度。
如图6所示,反射体51的反射特性,以正反射角度的反射角度30°为中心,在15°≤ω≤45°的范围内,具有大致良好的反射率。
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反射体51,因凹部的存在,在比较宽的范围的角度得到了大致良好的反射率。但是,如图6所示,其反射特性,在反射角度为15°及45°处形成左右峰值,而在正反射的角度即反射角度为30°的附近反射率较低。因此,虽然具有能得到大致良好的反射率的范围,但在正反射方向损失了亮度。
然而,安装于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器、及手表等特定装置的显示装置,往往被使用在光源的方向(入射角度),与接受反射光的使用者的视线的角度(反射角度),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的情况。因此,从使用者的实用上考虑,不仅应在宽的范围得到明亮的显示,而且希望增加某一特定方向的反射强度。
另外,对于具有后置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当使用上述明亮的显示范围较宽的反射体时,也存在来自后置灯的光在反射体表面变得太散,使从利用率最高的反射角度方向出射的光变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未经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4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