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2123252.0 | 申请日: | 200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森元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21/14 | 分类号: | G03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魏晓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采用了组合的两个不同成像区,其中一个成像区设计成基于利用显影剂的方法来进行单色成像,如静电复制系统(electrophotographic system);另一成像区设计成基于利用油墨的方法来进行彩色成像,如喷墨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方法,传统上已经公知的是:利用显影剂的方法,诸如静电复制系统;以及利用油墨的方法,诸如喷墨系统。这两种传统系统各具有优点和缺点。对于静电复制系统,优点在于:借助热量和压力的施加而将显影剂强行固着于纸张上,从而实现成像的高速化;还在于运行成本可以利用较为廉价的显影剂而得以降低。缺点在于:由于所使用的通过将色素或染料混合进热塑树脂的粉末中得到的显影剂转印至记录纸上然后通过加热固着于其上,所以色调因树脂粉末的透明度以及定影过程中的温度升高的影响而易于发生变化,导致较差的色彩再现能力。同样,对于喷墨系统,积极的方面在于:成像是利用透明度较高的液体油墨实现,而不用在高温下进行加热,导致优良的色彩再现能力。负面在于:干燥油墨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而且不能实现操作的高速化,由于使用较为昂贵的油墨导致运行成本急剧增长。
此外,通常作为将要形成在记录纸上的彩色图像数据,而不是全色图像数据,使用更频繁地是局部彩色图像数据,其对应于以单色或多色存在的包括在文件等文本图像部分中的印记、图表或曲线。
考虑到上述各个成像方法的特性以及彩色图像的使用条件,传统上人们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其采用组合的两个不同成像区,其中一个成像区设计成基于利用显影剂的方法来进行成像,如静电复制系统;另一成像区设计成基于利用油墨的方法来进行成像,如喷墨系统。在这种结构中,单色成像在显影剂系统成像区进行,而彩色成像在油墨系统成像区进行。
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JP-A8-95463(1996)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其设计成:在完成基于静电复制系统的成像之后,进行以基于喷墨系统的成像。这种构造特征在于,改变记录纸传送速度的装置,或者冷却记录纸的装置被单独设置,以用于下述各个情况:即,仅仅基于静电复制系统来进行成像的情况;既基于静电复制系统又基于喷墨系统来进行成像的情况;仅仅基于喷墨系统进行成像的情况。在该配置中,已经通过定影单元的记录纸的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其中定影单元包括在静电复制系统成像区中,由此可以防止图像质量因喷墨系统成像过程中产生的油墨污迹而劣化。
然而,在采用组合的显影剂系统成像区和油墨系统成像区的传统成像装置中,已经证实:考虑到显影剂系统和油墨系统之间的成像速度差异,不可能使通过显影剂系统成像区和油墨系统成像区的纸张传送路径足够短。因而,装置总体不能保持令人满意地紧凑。
就是说,通常显影剂系统和油墨系统在用于成像的纸张传送速度上彼此不同。由此,在上游侧成像区和下游侧成像区之间的距离设定成比记录纸长度短的情况下,在记录纸的后端通过上游侧成像区之前,记录纸的前端到达下游侧成像区。结果,记录纸存在松弛或者被向前及向后拉拽,导致卡纸或撕纸。
此外,在上游侧成像区和下游侧成像区之间的距离设定成比记录纸的长度短的结构中,假设布置在显影剂系统成像区下游的油墨系统成像区设置有在正交于纸张传送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喷墨头(ink head),而且假设记录纸的传送在喷墨头于主扫描方向移动期间被促使停止。在该情况下,在上游侧显影剂系统成像区中,即使在不进行成像的时间间隔内,也不可能让记录纸以均匀速度通过保持在预定高温下的定影区。则导致由于定影区所进行的加热和加压而造成的对记录纸的影响程度不均匀,使得在成像条件中缺乏均匀性。
与之相反,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JP-A10-10819(1998)公开的构造中,沿纸张传送方向设置在静电复制系统成像区下游侧布置的是喷墨系统成像区,而从包括在静电复制系统成像区的定影辊至包括在喷墨系统成像区的喷墨头延伸的传送路径形成得比记录纸长。在该构造中,纸张传送路径如此长使得装置整体上需要制造得过分得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公司,未经夏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3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