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转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2123205.9 | 申请日: | 2002-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 发明(设计)人: | 西川正一;新妻一弘;镰谷彰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B5/86 | 分类号: | G11B5/8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转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由载带信息的主载体向从属介质进行磁转印的磁转印装置。
技术背景
在磁记录介质中,一般希望能以所谓高速存取的介质,增加信息量,同时能以大容量、廉价地记录更多的信息,进而能在短时间内从所需部位读取。作为其中一例,已知有高密度弹性盘,为实现其大容量,所谓跟踪伺服技术起了很大作用,即,使磁头准确地扫描狭窄的磁道宽度,以高S/N比进行信号再生。在盘的1周中,以所谓的预格式化记录了以某间隔跟踪用的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再生时间信号等。
通过磁头读取这样预格式化信息,修正自己的位置,可设定准确地在磁道上移动。现在的预格式化,是使用专用盘的光伺服装置,每1个盘或每1个磁道进行记录、制作。
然而,光伺服装置价格很高,制作预格式化时,因为需用很长时间,所以该工序占据了制造费用的大部分,希望降低这部分费用。
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方法,不是一个磁道一个磁道地书写预格式化,而是利用磁转印的方法实现这种预格式化。作为这种磁转印方法,例如在特开昭63-183623号公报、特开平10-40544号公报、特开平10-269566号公报中有所公开。磁转印是将主载体和从属介质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施加转印用磁场,进行转印与主载体载带信息(例如,伺服信号)相对应的磁化图形,不改变主载体和从属介质的相对位置,静静地即可进行记录,并能准确地记录下预格式化,而且,记录所用时间极短。
为了提高上述磁转印的转印质量,重要的问题是将主载体和从属介质用均匀的力使其紧密接合,不能形成间隔。即,当接合不好时,会产生如下问题,即,产生未形成磁转印的区域,当产生未磁转印区域时,在从属介质上转印的磁信息会产生信号遗漏,降低了信号质量,记录信号为伺服信号时,得不到充分的跟踪功能,造成信赖性降低。
作为解决该课题的一种方法,在特愿2001-144296号等公报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平坦面(夹持面)的吸附部件,吸附并保持住上述主载体的背面,在提高了主载体平坦性的状态下与从属介质紧密接合。
图1和图2中简要说明了此方法。图1是该发明的一种实施形态,显示该磁转印装置转印状态下重要部分的斜视图。图2是夹持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1和图2所示的磁转印装置1是利用面内记录方式,同时进行两面转印的装置,使主载体3、4与从属介质2的上下面相对紧密接合的夹持器10,一边旋转一边利用配置在该夹持器10上下的磁场施加装置5(电磁装置)施加转印磁场,在磁场下,主载体3、4载带的信息同时转印记录在从属介质2的两个面上。所说的相对紧密接合是指紧密接触、稍稍空有间隙相对,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夹持器10具有向从属介质2的下侧记录面上转印伺服信号等信息的下侧主载体3、向从属介质2的上侧记录面转伺服信号等信息的上侧主载体4、具有吸附保持上述下侧主载体3矫正平坦性的下侧吸附部件6的下侧压接部件(下夹持器)8、和具有吸附保持上述上侧主载体4矫正平坦性的上侧吸附部件7(和下侧吸附部件6相同构成)的上侧压接部件(上夹持器)9,这些以中心位置重合的状态下压接在一起,使下侧主载体3和上侧主载体4与从属介质2的两个面相对紧密接触。
图示的从属介质2是在圆盘状记录介质2a的中心部位形成固定插孔2b的弹性盘,记录介质2a,在由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形成的圆盘状两基质面上具有磁性体层形成的记录面。该从属介质也可以是硬盘。
上述下侧主载体3和上侧主载体4,在圆盘状盘上形成,其单面上具有上述从属介质2的记录面紧密接合的由细微凹凸图形进行转印的信息载持面,与其相反一侧的面真空吸附并保持在下侧吸附部件6和上侧吸附部件7上。该下侧主载体3和上侧主载体4,根据需要,为了提高与从属介质2的紧密接合性,在细微凹凸图形形成部分以外的位置上,而且在与下述吸附部件6、7的吸引孔不连通的位置上,形成贯通正反面的细微孔,这样设置,以抽吸排出与从属介质2紧密接合面间的空气。
下侧吸附部件6(上侧吸附部件7也一样),设计成与主载体3大小相对应的圆盘状,精加工形成平坦的吸附面(夹持面)6a,其表面的平面度,使中心线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1-1.0μm。
在该吸附面6a上,几乎均等地开出25-100个直径2mm以下的吸引孔6b。虽然没有图示,但该吸引孔6b,经过从吸附部件6的内部导引到下侧压接部件8外部的吸引通路,与真空泵连接,进行抽吸,使与吸附面6a紧密接合的主载体3的背面形成真空吸附,该主载体3的平坦性沿着吸附面6a得到矫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3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