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糖尿病的配方无效
申请号: | 02122560.5 | 申请日: | 200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38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潘强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强恩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雄杰,孙皓 |
地址: | 51810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糖尿病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治疗糖尿病、乳糜尿处方,特别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配方。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糖尿病日益增多,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且顽固难愈的疾病。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病,其特点是多饮、多原,尿中带糖份。公元前500年,《黄帝内经》问世,据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医要略》记载:“饮水一斗,小便一斗。”表现症状:多食、多饮、多尿,名日:三多。此病使人体消瘦,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免疫力严重下降,引发了多种疾病。据明朝《景岳全书》记载:“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青梁肥美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之病而贫贱人少有也。”宋代《卫生宝鉴》记载:“夫消渴者,日夜饮水尚恐不足,小便频数,其色如浓油,上有浮膜,味甜如蜜,淹浸久之,诸虫聚食。是恶侯也,此名消渴。”宋朝《圣济总录》记载:“消渴病之多转变,宜之慎忌……此病经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可滕发恶疮,至死不救。”
国外对糖尿病也有个认识过程。公元400年,古印度医药文件记载了糖尿病为“蜜酣尿”。公元十六和十八世纪,先后由Willis和Dobsoh分别尝糖尿病者尿液,证实是酣的。将尿液蒸干成结晶,具有晶糖和口味。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来自“肾”。中医的所谓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因此治疗原则实施低相饮食,补肾为主的原则。而西医的医学,则通人体解剖,发现是胰岛素分泌出现紊乱而造成的,而治疗的原则也有区别。1921年,年青的外科医生Banting和医学主Best在生理学家Macleod教授和化学师Collip的帮助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制剂。因此糖尿病的“胰源性”的病因成立。1922年,Banting和Macleod因这一历史性发现,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但从1922年起到现在时间已达80年,各种西药制剂不断地出现,却不能解决治疗糖尿病的问题。
1980年,我国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钟学礼的牵头下,对全国14个省市304537人进行首次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占0.67%。1994年一1995年,我国又进行第二次全国性25万余人的糖尿病调查,患病者达2.5%。目前所采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却仍达不根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糖尿病特点:进行清肺火而生津,除胃热以泻火,补脾肾气虚,阴阳协调,活血补阳,综合调治,而提供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由龟板、芡实、萸肉、人参、女贞子、桑寄生、甘草、泽泻、杜仲、牛膝、黄连、黄芪、茯苓、花粉、山药配制而成。
本发明的配方重量比分别为:龟板10-15%;芡实10-15%;萸肉4-8%;人参2-5%;女贞子3-7%;桑寄生10-15%;甘草3-7%;泽泻3-7%;杜仲4-8%;牛膝4-8%;黄连3-7%;黄芪3-7%;茯苓4-8%;花粉6-14%;山药4-8%。
本发明的配方中,龟板30克、芡实30克、萸肉15克、人参5克、女贞子12克、桑寄生15克、甘草12克、泽泻12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黄连12克、黄芪13克、茯苓15克、花粉20克、山药15克。
本发明的配方中,还可以龟板25克、芡实32克、萸肉12克、人参8克、女贞子15克、桑寄生12克、甘草15克、泽泻15克、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连15克、黄芪10克、茯苓18克、花粉17克、山药18克。
本发明的配方中,也可以龟板32克、芡实28克、萸肉17克、人参3克、女贞子12克、桑寄生18克、甘草10克、泽泻14克、杜仲12克、牛膝18克、黄连10克、黄芪15克、茯苓20克、花粉15克、山药12克。
本发明中的龟板、芡实、萸肉、人参、女贞子、桑寄生、甘草、泽泻、杜仲、牛膝、黄连、黄芪、茯苓、花粉、山药配方用水煎制而成汤。可以打成粉末,制造成丸、散。也可以经过过滤制成针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治疗方便、疗效好、无副作用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由龟板、芡实、萸肉、人参、女贞子、桑寄生、甘草、泽泻、杜仲、牛膝、黄连、黄芪、茯苓、花粉、山药配制而成。下面对药性配方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强恩,未经潘强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2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