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肢脚步行机无效
| 申请号: | 02122503.6 | 申请日: | 200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8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柱;刘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忠刚 |
| 主分类号: | B62D57/032 | 分类号: | B62D57/0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61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脚步 | ||
所属步行机器人的行走机能及运输机械领域。
本发明未提出之前的汽车运输机械的运行原理,是将动力的圆周旋转运动带动汽车轮子作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利用汽车轮子的旋转半径与地面接触产生作用力,推动汽车向前运动。汽车轮子在水平面上运行时,只能作一条直线运动。所以汽车轮子只能在平坦硬质宽扩的公路上、20°以下的斜坡进行运输作业。其缺点:汽车轮子是固定的旋转半径,不能将汽车轮子的旋转直径增长和缩短。汽车轮子旋转一周360°,有效利用角度不大于20°,汽车轮子不能在大于20°的阶梯坡度、大角度的斜坡上、山间小路、水田、旱地、沙漠、草原、水下、海底水下从事运输和其他作业。
针对以上不足之外,根据人、鸡、鸭、马、猪、牛的行走动着和两肢、四肢骨头结构、四边形能放大缩小的原理、杠杆能省力、省距离、往上举、向前推的原理,利用汽压、液压、机械能升高降低的原理,发明设计了能伸展、收缩的行走机构,能升高降低的越野调控系统代替汽车轮子走路的步行机。
步行机根据地里环境需要设计为普通型、越野型两类。
普通型步行机:是利用行走机构固定的行走高度和宽度,不经过任何机构和系统,本身直接行走的高度和宽度100mm——200mm,推动步行机以一步100mm—200mm向前行走。
越野型步行机:跨越高度,是由行走机构行走的固定高度,加上越野调控系统升降高度两部分组成。也就是行机构自身行走的固定高度和宽度100mm——200mm,再应用越野调控系统升降原理,增加跨越高度300mm——500mm,适应设计范围在800mm以内的复杂环境行走的需要。
行走机构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四边形能放大缩小变化原理
四边形能放大缩小变化原理:给四边形不同的动力方向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四边形的对应角上,一端是动力推动点,另一端是固定点,当动力点发生变化,四边形就发生变化。
作实验一:将一个等边四边形的对角∠A、∠B,设∠A为动力推动点,∠B为固定点,给∠A点一个上下的作用力,四边形就随力的变化升高、压缩。附实验示意图1。
杠杆原理是省力、省距离、往上举、向前推。
作实验二:杠杆能将物体往上举、向前推的原理,将杠杆AB,平放在地面上,在AB之间选一点,把物体固定在上面。在A点上给他一个园弧力,当A点旋转90°时,AB杠杆垂直地面,AB之间的物体也旋转90°与地面垂直,这时物体既往上升高,又向前推动。附实验示意图2。
行走机构的工作原理
行走机构工作原理是应用伸展、收缩的工作过程代替汽车轮作圆周运动的工作过程。是将动力的圆周运动一周360°,转变成行走机构的伸展180°,收缩180°的两个循环的一个工作过程代替汽车轮子旋转一周360°的一个工作过程。附结构示意图3。
行走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及组成
由推动杆[1]、推动连杆[2]、传力杆[3]、收缩杆[4]、行走杆[5]、行走支承杆[6]、支承杆[7]、平衡杆[8]组成。附结构示意图6。行走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制作将推动杆[1]、传力杆[3]、收缩杆[4]、行走杆[5]、行走支承杆[6]、平衡杆[8]制作成有动臂、阻力臂、支点的杠杆。行走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形状制作
将推动连杆[2]、收缩杆[4]、行走杆[5]、平衡杆[8]、制作成单件,构造形状园筒、槽形。附结构示意图4。
将推动杆[1]、传力杆[3]、行走支承杆[6]、支承杆[7]制作成双件,构造形状1/3拱园、园槽形。附结构示意图5。行走机构结构与组成
由传力四边形、行走四边形、支承四边形三部分组成。附构结构示意图6。传力四边形
构造:由推动杆[1]的阻力臂、推动连杆[2]、传力杆[3]的动力臂、收缩杆[4]的动力臂构成。
结构:推动杆[1]的动力臂与转换机构的轴销[24]连结,构成传力四边形的对应角的动力推动点。推动杆[1]的阻力臂与收缩杆[4]的动力臂连结,推动连杆[2]的一端与支点连结、另一端与传力杆[3]的动力臂边结。传力杆[3]的支点与收缩杆[4]的支点连结。支点轴的一端与支点连结、另一端与支点立轴[29]连结。前肢脚传力四边形支点轴与前支点立轴[29]连结。后肢脚传力四边形支点立轴与后支点立轴[29]连结。传力杆[3]的支点与收缩杆[4]的支点构成传力四边形的对应角固定点。
作用:是将动力旋转一周360°的一个力,由推动杆[1]的阻力臂,支点经推动连杆[2]分成两个力,传给传力杆[3]的动力臂和收缩杆[4]的动力臂。行走四边形
构造:由传力杆[3]的阻力臂、收缩杆[4]的阻力臂、行走杆[5]的动力臂、行走支承杆[6]的动力臂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忠刚,未经刘忠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2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