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21660.6 | 申请日: | 200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台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机或PHS终端等移动终端装置,详细地说,涉及移动终端装置的装置筐体中支承天线的结构。
背景技术
图10示明移动终端装置形式之一的便携式电话机,此便携式电话机T具有设置成能相对于机壳C收纳的拉伸式天线A。
拉伸式天线A如图11所示,从顶部依顺序包括收纳螺旋部Aa的天线罩Ab、用作第一接点的套Ac,内装元件Ad的管Ae以及用作第二接点的锁档Af,它通过固定地设置于机壳C中的天线座能相对于上述机壳C支承成可被收纳。
上述天线座H是可让拉伸式天线A插通的圆筒形部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通过与具有相同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固定于机壳C内部的固定螺母N螺合,牢靠地设定于此机壳C内,由此使拉伸式天线A支承于此机壳C中。
另一方面,在设于机壳C内部的电路基板B上安装有用于给上述拉伸式天线A馈电的连接弹簧E,此连接弹簧E与上述固定螺母N接触。
在取上述结构的便携式电话机T中,于拉伸式天线A收容于机壳C中的状态下。通过使套Ac嵌合于天线座H中,从电路基板B通过连接弹簧E,固定螺母N与天线座H,由拉伸式天线A的套Ac给螺旋部Aa馈电。
对于拉伸式天线A从机壳C中拉伸出的状态,通过将锁档Af嵌合到天线座H内,从电路基板B通过固定螺母N与天线座H,由拉伸式天线A的锁档Af给元件Ad馈电。
但在上述已有的便携式电话机T中,在从电路基板B至拉伸式天线A的馈电路径中由于其间设有都是由金属材料形成且相互连接的固定螺母N与天线座H,对于拉伸式天线A的收纳状态或是拉伸状态,由于天线座H与固定螺母N的电容而引起阻抗匹配的改变,会加大拉伸式天线A的发送功率损耗,由此就不能确保拉伸式天线A的预期性能而出现不合适的情形。
为了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在试制阶段,为确保拉伸式天线A的预期性能,需进行增减此天线A的螺旋部Aa的长度,减少金属材料块体的天线座H与固定螺母N的容积等这类繁锁的调整作业,于是会带来使研制时间过长化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已有的便携式电话机T中,从电路基板B到拉伸式天线的馈电路径中,由于在其间设有连接弹簧E和固定螺母N以及天线座H等多个相互接触的部件,当连接弹簧E与固定螺母N的或固定螺母N与天线H的接触状态变化时,拉伸式天线A的特性也会变化,从而会出现使拉伸式天线A的特性不稳的有害情形。
再有,上述现有的便携式电话机T中,天线座H与固定螺母N都是由重量大的金属材料形成,特别是对于便携式电话机之类正在推进其轻量化的移动终端装置便成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考虑到了上述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提供这样的移动终端装置,它能不必进行繁锁的调整作业来确保天线的预期性能,还可在确保稳定的天线特性的同时减轻重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是在将支承天线的天线座通过与之连接的座夹具安装到装置筐体内而组成的移动终端装置中,使其包括:非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座,非金属材料形成的座夹具,通过此座夹具支承给天线进行馈电的馈电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实施例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装置部件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装置部件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装置部件的横剖图。
图5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装置部件的横剖图。
图6是示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其他实施例的部件的剖视放大图。
图7是图6所示移动装置部件的剖视放大图。
图8是图6所示移动装置部件的横剖图。
图9是图6所示移动装置部件的横剖图。
图10是示明先有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11是示明先有的移动终端装置部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示明实施例的附图详述本发明。
图1-5示明将本发明用于便携式电话机的实施例,此便携式电话机1具有:如图1所示的在正面设有受话部1A,液晶显示部1B,键操作部1C以及送活部1D的机壳(装置筐体)2;相对于此机壳2设置成能收纳的拉伸式天线(天线)10。
拉伸式天线10如图2与3所示,从顶部顺序具有收纳螺旋部10a的天线罩10b,用作第一接点的套10c,内装元件10d的管10e以及用作第二接点的锁档10f,通过后述的固定地设于机壳2中的天线座3,支承成能相对便携式电话机壳2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16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