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纸质识别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2120582.5 | 申请日: | 2002-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 发明(设计)人: | 上村敏朗;竹泽由高;加纳光成;片桐纯一;水野英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J3/42;G07D7/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恺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纸质 识别 方法 | ||
1.一种纸质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测定对象的纸张类,照射波长不同的近红外线区域的2种光;
分别导出照射这2种光的纸张类的吸光度;
根据已导出的吸光度,计算吸光度差;
根据在存储机构中具有的纸张类的纸质,与该纸质的吸光度差对应的信息,由上述计算出的吸光度差,识别纸张类的纸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近红外线区域为波长在800~2200nm的范围内2种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2种光的波长分别在以1480nm,2100nm为中心的±30n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测定上述2种光的照射的反射光,导出上述吸光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测定上述2种光的照射的透过光,导出上述吸光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吸光度比,以代替上述吸光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测定对象的纸张类,照射第3种光;
对上述第3种光的反射光的吸光度进行补偿;
导出上述第3种光的吸光度;
根据上述计算出的吸光度差和上述已补偿的吸光度,识别纸张类的纸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种光的中心波长在900~1000nm的区域中。
9.一种纸质识别装置,该纸质识别装置包括:
发光部,该发光部对测定对象的纸张类,照射波长不同的近红外线区域的2种光;
感光部,该感光部接收用以导出照射这2种光的纸张类的吸光度所必需的光;
控制部,该控制部从上述感光部接收的光,计算相应的2种光的吸光度,并根据在存储机构中具有的纸张类的纸质,与该纸质的吸光度差对应的信息,由上述计算出的吸光度差,识别纸张类的纸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近红外区域指波长在800~2200nm的范围(内的2种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2种光的波长分别在以1480nm,2100nm为中心,±30nm以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部分别接受对上述2种光的照射的反射光,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反射光,导出上述吸光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部分别接受对上述2种光的照射的透过光,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透过光,导出上述吸光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采用吸光度比,以代替上述吸光度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部还对上述测定对象的纸张类,照射第3种光;
上述控制部导出上述第3种光的吸光度,进行补偿处理;
根据上述计算出的吸光度差和上述经补偿处理的吸光度,识别纸张类的纸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种光的波长的中心在900~1000nm的区域内。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类为纸币。
18.一种纸质识别装置,该纸质识别装置包括: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传送纸币;
测定机构,该测定机构测定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传送的纸币对以1480nm为中心具有波长幅度的第1波长的第1吸光度和以2100nm为中心具有波长幅的第2波长的第2吸光度所必需的物理量;
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所识别的纸币的纸质与上述第1,第2吸光度的差所对应的信息;
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通过上述测定机构测定的物理量,导出第1,第2吸光度,并根据上述存储部所具有的上述信息,识别上述纸币的真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05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应急功能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