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的抽屉式容器无效
申请号: | 02119983.3 | 申请日: | 200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武久;佐伯友康;石川义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25D25/02 | 分类号: | F25D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抽屉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冰箱的抽屉式容器的结构,特别是关于将抽屉式容器分成上下两层,以及将上层容器分成左右的、容积可变的抽屉式容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的多样化,冰箱容量也趋于容纳量大型化,其形态为,上部设置最大贮藏量的冷藏室,下部设置冷冻室或蔬菜室。所述冰箱的一侧利用枢支承在前面开口部上的门而开闭自如地封住所述开口。冷冻室与蔬菜室,从便于取放贮藏物的角度出发,多将容器装于门的贮藏室侧,并采用抽屉式。
基于增加容量及便利方面的考虑,抽屉式容器正向双层容器式过渡,但由于日本国内厨房等放置条件的原因,冰箱的外形尺寸,如宽、深、高等尺寸均已接近最大限度,因此,贮藏空间的扩大也受限制,所以就要求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在上述构成中,由于抽屉式容器结构的有限容纳空间被上下分隔,所以,在欲向下层容量装入白菜及西瓜等时,会影响到上层容器,无法关闭冰箱门,无法容纳体积大及较高的贮藏品。并且,由于贮藏品被限定,所以存在着无法充分利用空间、即死区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针对这一点,提供一种有效利用贮藏空间的冰箱的抽屉式容器,可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结构简洁、操作简单,根据食品种类和使用方便而可简单地改变容积大小及布局。
发明的公开
为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冰箱的抽屉式容器的发明特征在于,具有:开闭自如地封闭冰箱本体前面开口部的抽屉式门;载置于固定在门上的框体、并随门的开闭而拉出可容纳的下层容器;保持在下层容器上的上层容器,该上层容器在下层容器上被后部容器和前部容器前后分割,后部容器由底壁、背壁、外侧壁以及宽度方向分隔容器内的中隔壁构成;前部容器与后部容器的前方结合、并由底壁、前壁、外侧壁及与所述中隔壁卡合的侧壁构成的、至少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并且前部容器的底壁在所述后部容器的底壁上,可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
利用这一结构,不仅可将抽屉式容器分为上下两层使用,而且上层容器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进深尺寸可有多种变化,所以,可以简单的结构,在进深、宽度、高度方向灵活利用对贮藏室内空间。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上层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下层容器上被后部容器(由底壁、背壁、外侧壁与中隔壁构成)、前部容器(由底壁、前壁、外侧壁与中隔壁卡合的一侧壁构成、并分别宽度方向分隔配置)前后分割,同时,各前部容器的底壁可在后部容器的底壁上前后方向自由滑动。上层容器可在整个宽度位置按各个分隔多样化改变进深尺寸,根据不同用途,将各容纳空间加以功能性的灵活利用,并以充分的支承强度保持多个前部容器。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上层容器的特征在于,由中隔壁在一侧形成容器部,同时在另一侧形成由底壁、背壁、外侧壁与中隔壁构成的后部容器。在下层容器上,被前部容器(与后部容器的前后结合,且由底壁、前壁、外侧壁与中隔壁卡合的侧壁构成)前后分割,并且各前部容器的底壁在所述后部容器的底壁上可前后方向自由滑动。
通过这一构成,由于后部容器与前部一侧的容器可一体成形,所以可加强上层容器的结构强度,相邻一侧的容器的侧壁可用作为中隔板的卡合壁,所以在保持固定前部滑动容器时,可提高稳定性。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后部容器的外侧壁及中隔壁的上部,从前端至后部以一定间隔设有多个卡合部,在前部容器的外侧壁及中隔壁的侧壁上部设有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止片,分段卡止前部容器对于后部容器的前后位置,可加大容器的强度,并可轻易获得改变容器卡合位置的可变结构。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后部容器的侧壁从底壁延伸至前方的下层容器的前端旁,使其上端缘卡合在下层容器的边缘上,并在所述侧壁下缘,在前后方向形成承受前部容器底面的凸缘。将抽屉式容器内分隔为上下两层,尽管将上层容器作成多个容器的卡合关系,但可作成到具有充分刚性的可滑动的容器结构。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中隔壁的上部后端延伸至后部容器的背壁上端缘并与其结合,通过中隔壁与容器周缘的接合而为搁板面积大的容器形状,也可得到充分的强度。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部容器的前壁高度低于外侧壁,由于可加大将容器拉出时的前部容器前端与上部室的门之间的间隙,所以,可顺利地将葡萄柚等大型食品装入上层容器及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9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