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转换开关无效
申请号: | 02118505.0 | 申请日: | 200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8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R·L·舒尔茨;D·福达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00 | 分类号: | H01H1/00;H01H1/5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章社杲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转换开关 | ||
1.一种在自动转换开关(120)中锁定触点(36)的方法,该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多个极性单元(80、150),该极性单元包括多个触点对(92、94、90、98),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至少一个极性单元中安装内锁定装置;和
使用所述内锁定装置单独地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该内锁定装置安置在该触点对的极性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内锁定装置单独地锁定多个触点对(92、94、90、98),该内锁定装置安置在每个极性单元(80、15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92、94)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配合凸轮(152)单独地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92、94)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双联盘(10)单独地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92、94)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双联盘(10)单独地锁定至少一个触点对,该双联盘(10)包括凸轮形表面(102),该凸轮形表面(102)构形成与多个凸起的凸出部(106)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多个触点对(92、94、90、98)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配合凸轮(152)单独地锁定多个触点对,该配合凸轮(152)安置在每个极性单元(80)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多个触点对(92、94、90、98)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双联盘(10)单独地锁定多个触点对,该双联盘(10)安置在每个极性单元(8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锁定多个触点对(92、94、90、98)的所述步骤还包括使用双联盘(10)单独地锁定多个触点对,该双联盘(10)安置在每个极性单元(80)内,该双联盘(10)包括凸轮形表面(102),该凸轮形表面(102)构形成与多个凸起的凸出部(106)接合。
9.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120)的极性单元(80),所述极性单元包括:
外壳(95);
安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负载接线头(86);
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以便在第一位置和在第二位置与所述负载接线头电连接的内锁定装置;和
多个电源接线头(82、84),该电源接线头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电源接线头和第二电源接线头,每个所述电源接线头彼此之间并且与所述负载接线头绝缘,所述内锁定装置构造成,使所述负载接线头与所述第一电源接线头和所述第二电源接线头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性单元(8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定装置构造成,当所述内锁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内锁定装置的第一触点偏置,以抵靠所述第一电源接线头(82)的触点(9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性单元(8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定装置还构造成,当所述内锁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所述内锁定装置的第二触点偏置,以抵靠所述第二电源接线头(84)的触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性单元(150),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位于所述外壳(166)内大致邻接所述第一电源接线头(160)的第一槽(190);
位于所述外壳(166)内大致邻接所述第二电源接线头(162)的第二槽(192);和
位于所述外壳(166)内大致邻接所述负载接线头(164)的第三槽(194)。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性单元(8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定装置包括双联盘(10)。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性单元(8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定装置包括配合凸轮(15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极性单元(8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定装置包括双联盘(10),该双联盘包括构造成与多个锁定突出部接合的凸轮形表面(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85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