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防盗卡无效
| 申请号: | 02117708.2 | 申请日: | 2002-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利;雷敏;姚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敏;姚瑶;马永利 |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H04M1/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防盗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涉及利用集成电路卡作为存储软件程序的载体,实现对手机等移动终端原有内部程序的增补;尤其为手机等移动终端增加了防盗和帮助找回的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IC卡、手机SIM卡等均系小容量的集成电路存储体,目前的集成电路均已能较好的支持由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如Java语言等所编写的软件程序的写入,并有良好的可复制和可移植性;现有的各型手机软件系统,均可接纳由跨平台语言的所编写的程序对其原有系统的扩展;现有的各型手机对SIM卡接口,均为统一的标准硬件I/O接口。
目前,手机丢失后的挂失方式一般为对SIM卡的挂失,挂失后SIM卡将自行启动自毁程序使原卡失效。该方案虽能够克服原SIM被盗打,却仍有“手机换SIM卡后依然可用”的漏洞,不能有效防止手机的盗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前手机丢失后单一的挂失方式所隐存的“手机换SIM卡后依然可用”的漏洞,本项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防盗卡,该卡不仅可以防止已挂失SIM卡的手机被继续非法使用,也在较大程度上为手机的失而复得提供了可能。
本项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手机更换SIM卡”这一环节,用汇编语言(或Java语言)编写一种监视SIM卡更换及提出换卡身份确认要求的防盗程序,并将其写入集成电路卡中,该卡以现有各型手机对SIM卡的接口为对外接口,将其插置于手机的原SIM卡位置并开机后,可将防盗程序植入手机硬件,使得换卡环节增加了程序对身份验证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手机防盗用。在超过一定的许可试输次数或时限后,程序将锁定手机,并在屏幕上显示原机主的联系方式并提示请与之联系。该项措施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手机的失而复得。
本项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手机丢失后通过换卡被继续非法使用;同时也为手机的失而复得提供了帮助措施。
该卡中的防盗程序采用跨平台语言编写,该卡的对外接口采用现有SIM卡的统一接口,因此适用于现有的各种手机机型。本项发明采用软件植入的措施进行防盗,因此无需对原有机身硬件或软件系统进行提前改造,即插即用,因此实现和操作均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无)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用汇编语言(或Java语言)编写一种防盗程序,该程序可以监视手机SIM卡的更换,并在监测到SIM卡更换后,以高于手机原系统的优先级启动身份确认机制,只有通过身份验证后才可完成换卡并继续使用手机。同时,设计一集成电路卡,该卡上的集成电路容量略高于防盗程序的大小,该卡的对外接口采用现有SIM卡的统一接口,其电路逻辑允许程序从该卡移植至手机主板中。该卡在外体尺寸和插拔方式的设计上均与现有的手机SIM相似。
其防盗机理和流程为:一部手机在被首次使用时,用户先将防盗卡插入手机的原SIM卡位。开机后,原本存在防盗卡集成电路中的防盗程序便自动永久写入手机硬件,同时屏幕上将出现“设置防盗密码”及“防盗联系方法”的提示。防盗密码及联系方法设置完成后,将防盗卡取出,置入自己的SIM卡,而后便可以像平常一样使用手机。当再次插入防盗卡时,便可允许“更改密码”或“找回密码”等操作,此后对用户来说,除了于动输入密码外,防盗卡便是唯一一把解锁钥匙。
当用户更换SIM卡时,屏幕会有“输入防盗密码”的提示,只有正确输入密码或将原防盗卡插入才可继续换卡并正常使用手机。若超过一定试输次数或超过一定等待时限,手机将自动锁机,同时屏幕上便会始终显示起初设定好的防盗联系电话并提示“请与原机主联系”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敏;姚瑶;马永利,未经雷敏;姚瑶;马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7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藤蔓式带状金属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枣疯病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