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强化技术处理油制气废水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114955.0 申请日: 2002-03-14
公开(公告)号: CN1368483A 公开(公告)日: 2002-09-11
发明(设计)人: 孙国萍;厉志旭;曾国驱;许玫英;罗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9/02;//;330;304;310;334)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继兰
地址: 51007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 强化 技术 处理 油制气 废水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处理油制气废水的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我国对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不断加大。油制气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包括大量芳香族化合物和高

浓度的氨氮,其可生化性差,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的方法和生物的方法。物理化学方

法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难以达标排放的缺点,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被公认为

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常规的油制气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为厌氧—好氧(A/O)

工艺,兼性厌氧生物滤池后接两级活性污泥曝气,曝气池为合建式表面曝气池,处理效

率较差,难以达到国家II级排放标准。生物强化技术是为了提高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

向系统内加入自然界中筛选的有特殊作用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

菌种,以强化生物量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的反应,该技术可有效的提高有毒有

害物的去除效果,提高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人工选育的高效降解有机物的优势菌和去除氨氮的硝化

细菌,提高原有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使难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得到有效降解,同

时去除氨氮,使处理系统的外排水达到国家II级排放标准。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废水处理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兼性厌氧—好氧(A/O)工

艺或厌氧—兼性厌氧—好氧(A2/O)工艺,工艺流程图见说明书附图,兼性厌氧池为下

向流的生物滴滤池,(图中2.3所示),生物滴滤池填充由硅酸盐组成的多孔材料或半软

性材料,为避免填料堵塞,生物滴滤池之前加设沉淀池(图中1所示)。污泥驯化和生

物滴滤池生物膜的培育过程中,投加选育的烷烃类、苯类、多环芳烃类和杂环类化合物

降解菌包括苯酚降解菌、苯胺降解菌、十九烷降解菌、水杨酸降解菌、萘降解菌、菲降

解菌、吡啶降解菌、喹啉降解菌等119株,分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酵母属

(Yeasta)、棒杆菌属(Corynebacter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黄杆菌属

(Flauabacterium)、无色细菌属(Acbromobacter)、气单胞属(Aeromonas)7个属,投加

人工富集培养的1株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的亚硝化细菌和3株为硝化杆

菌属(Nitrobacter)的硝化细菌并结合控制曝气池溶解氧为1mg/~5mg/L,调节曝气

池活性污泥悬浮液pH值为5.0~8.5,温度调节为20℃~35℃微生物生长和降解有机

物所需条件。

附图说明    附图为传统兼性厌氧—好氧(A/O)工艺或厌氧—兼性厌氧—好氧(A2/O)处理

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

1-沉淀池,    2-生物滴滤池,    3-生物滴滤池,    4-曝气池,

5-曝气池,    6-澄清池,    7-砂滤池,    8-外排池

    本发明所提供的处理油制气废水的方法,使系统去除环境毒害性化合物的能力

大幅度提高成功地使生物滴滤池生物膜和两级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获得了降解有机物和

去除高浓度氨氮的能力,在工业废水进水浓度为400mg/L~1076mg/L,氨氮浓度为

100mg/L~350mg/L,生物处理系统日处理量为400t~1000t的条件下,经处理的工业废

水达到CODcr浓度≤150mg/L,氨氮浓度≤25mg/L的国家II级排放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工业废水进水CODcr浓度为700mg/L,氨氮浓度为200mg/L,

日处理量为400t,往生物滴滤池和曝气池投加选育的苯酚解菌、苯胺降解菌、十九烷

降解菌、水杨酸降解菌、萘降解菌、菲降解菌、吡啶降解菌、喹啉降解菌等106株和1

株亚硝化细菌以及株硝化细菌,生物滴滤池填充粉煤灰材料,控制曝气池溶氧为2mg/L~

4mg/L,调节曝气池活性污泥悬浮液pH值为5.0~8.0,温度调节为30℃等,驯化生物

滴滤池的生物膜和曝气池活性污泥。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其CODcr浓度为140mg/L、氨氮

浓度为10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4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