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镗鼓机无效
申请号: | 02114711.6 | 申请日: | 2002-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国登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镗鼓机 | ||
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镗削机械,是装有轴承、钢圈、轮胎的摩托车轮中刹车鼓的镗削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车床是用马达通过皮带、皮带轮传动齿轮转动主轴,主轴转动装夹在主轴卡盆上的工件,而用刀架进刀镗削。但是,装有轴承、钢圈、轮胎这样的刹车鼓,一般车床难以适应这么大的转动空间,装夹、校正麻烦,难以加工镗削。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摩托车在使用中,刹车鼓因磨损、平面凹凸起槽坑或不同心,而导致刹车性能差,但又难以加工镗削,本发明提供摩托车镗鼓机,它用主轴和锥套装夹刹车鼓,固定在机身前梁和后梁的V形叉上,以机身、机架内侧作刹车鼓转动空间,起动轮摩擦刹车鼓轮胎,驱动刹车鼓依靠中心轴承在主轴上的同心滚动而转动,用刀架进刀镗削,不需要校正,自然定位,操作容易,而且镗削后的刹车鼓精确、同心。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在长方体的钢架面上,左边承载起动机和给起动机作滑动导轨,右边支撑和固定机身底部。起动机上的马达通过皮带、皮带轮传动起动轴及固定在起动轴上的起动轮;机身由前梁和后梁以及右边用横梁连结,机身前、后梁左边不连结,前、后梁左端面上是v形叉,用作安装主轴和固定刹车鼓;机身前梁前边面上是刀架,刀架是手动式,刀架横向进刀镗削刹车鼓,纵向进刀镗削刹车碟;机身后梁后侧是弹簧张拉臂及安装在机身后侧的弹簧张拉臂锁定格,弹簧张拉臂中端是勾挂弹簧,弹簧另一端勾挂在起动机上,弹簧张拉臂上端是手柄,张拉臂可在锁定格中向右摆动张拉弹簧及固定在锁定格上;机身上的前、后V形叉之间是装夹刹车鼓,前、后V形叉内侧左边和右边的机身、机架内侧,是刹车鼓的转动空间,前、后V形叉给主轴自然定位,使主轴和刹车鼓在装夹、固定时就自然平行、水平于刀架的横向行程;直角于刀架的纵向行程。
如图2所示,是主轴和锥套,用主轴穿过刹车鼓中心轴承孔,两侧用锥套装夹后,搁置在机身上的主轴前、后定位V形叉上,用主轴内牙锥套在主轴后端螺牙上,将刹车鼓及主轴的光孔锥套拧贴至前V形叉内侧,分别配合螺母固定主轴前、后端在机身上的前、后V形叉上。向右摆动弹簧张拉臂张拉弹簧,使起动机在弹簧拉力下沿机架面上向右边滑至固定在机身V形叉上的刹车鼓,弹簧力使起动轮相应压紧轮胎,和起动轮与刹车鼓在摩擦转动中减震和紧帖,启动起动机上的马达通过皮带、皮带轮传动起动轮,平稳地摩操刹车鼓轮胎、驱动刹车鼓,依靠中心轴承在主轴上的同心滚动而顺时针方向转动,手动刀架进刀镗削;由于刹车轮鼓的外径大,所以扭力大,可不启用起动机,用手拨动刹车轮鼓转动而镗削。若刹车鼓中心是花键孔时,要在原主轴两锥套中间加装两个带轴承的锥套装夹刹车鼓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目前,摩托车在使用过程中,因刹车鼓磨损或不同心,而导致刹车性能差,但由于现有技术难加工,而采用频换新刹车皮或换新刹车鼓和新刹车皮,这样花时间、耗材料,但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本发明就方便多了,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拆装刹车鼓上的轴承、钢线、钢圈、轮胎;主轴和锥套以及V形定位叉给刹车鼓自然定位,不用校正;利用刹车鼓以中心轴承在主轴上转动的同心;只需要在摩托车上卸下刹车轮鼓,装夹固定在机身V形叉上,就可以驱动刹车鼓转动,而进刀镗削。效率高又精确同心,配换加大刹车皮,缩小了刹车皮与刹车鼓之间的间隙,有很好的刹车性能,又延长刹车皮的使用时间,比换新刹车鼓和新刹车皮的刹车效果还要好,而且省工时,节约材料,给行车安全提供稳定良好的刹车性能。
图1是摩托车镗鼓机图;
图2是本摩托车镗鼓机主轴和锥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摩托车镗鼓机是由机架、机身、起动机组成,再用弹簧拉动起动机在机架面上与装夹刹车鼓和安装有刀架的机身配合加工镗削刹车鼓。
机架是用4mm×40mm角钢横焊接成长1150mm×高30mm×宽28mm的长方体钢架,机架面上左750mm是承载起动机及供起动机纵向滑动作导轨,机架面上右400mm是支撑机身与机身底部用螺丝拧接固定,机架两端脚加宽为5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国登,未经苏国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4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电动喷水器
- 下一篇:静电除尘湿法吸收脱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