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尼氟灭酸的新用途——抗心律失常无效
申请号: | 02114624.1 | 申请日: | 200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386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士胜;王跃民;李耀秦;丁延峰;高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4 | 分类号: | A61K31/44;A61P9/06;A61P9/12;A61P3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氟灭酸 用途 心律失常 | ||
一、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及其用途,特别涉及一种已知的药物--尼氟灭酸,在抗心律失常的用途。
二、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的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心律失常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是心肌电活动的结构基础,它们的开放和关闭决定着心肌电活动的特点。由于心肌缺血,心脏的电活动发生紊乱而产生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都是针对离子通道,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一些心肌离子通道的活动水平,使心脏的节律恢复到正常的节律。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以下四种类型,即:
I类药物——钠通道阻断剂
II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III类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
IV类药物——钙通道阻断剂
在抗心律失常方面,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三、发明内容
近年来,在心血管系统中发现了另一大类离子通道,即Cl-通道(Hume JR,Duan D,Collier ML,Yamazaki J,and Horowitz B.Anion transport in heart.PhysiolRev 80:31-81,2000;Sorota S.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the cardiac chloride channels.Cardiovasc Res 42:361-376,1999)。尽管基础研究表明Cl-通道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但是,迄今为止,在临床上还未将之列为新的治疗靶点,亦未开发出用于治疗目的特异性阻断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尼氟灭酸在抗心律失常的新用途。
尼氟灭酸
属于邻氨基苯甲酸的衍生物。
中文别名:氮氟灭酸,阿克通,氟尼酸
化学名:2-[3-(三氟甲基)苯氨基]烟酸
英文名称:Niflumic acid;Niflam;Actol;Forenol;Landruma;Nifluril;UP-83
2-[[3-(trifluoromethyl)phenyl]-amino]-3-pyridinecarboxylic acid
2-(α,α,α-trifluoro-m-toluidino)nicotinic acid
2-[3-(trifluoromethyl)anilino]nicotinic acid
分子式:C13H9F3N2O2;
分子量:282.2
化学结构:
已知作用:解热、镇痛、消炎和抗风湿作用(芮耀诚主编:现代药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第一版北京)。
药动学:口服后迅速自胃肠道吸收,约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以代谢物形式自肾脏排泄。亦可直肠给药。(芮耀诚主编:现代药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第一版北京)。
给药途径:口服、栓剂(直肠给药)
用药剂量:口服:0.5g-1g/日
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是一种抗炎药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医学界已经对其在体内的分布、代谢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已用于临床(Glasson B,Benakis A,Strolin-Benedetti M.Distribution,excretion metabolism and localizationof a new anti-inflammatory drug:niflumic acid,labelled with 14C.BiochemPharmacol 18(3):633-643,1969;Boissier JR,Tillement JP,Larousse C.[Metabolismof niflumic acid in man]Therapie 26(1):211-8.1971 Frenc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4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