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约化秸秆养殖蝗虫生产饲料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2113624.6 | 申请日: | 2002-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建成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德阳三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克勤,王兴雯 |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约化 秸秆 养殖 蝗虫 生产 饲料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昆虫的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约化秸秆养殖蝗虫生产饲料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所知,我国当前面临的两大环境问题:一是土地荒漠化,草场荒漠化面积最大,问题最严重,而滥牧是其重要原因。据不安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发展到现在的9000万头,草原面积却因开垦和沙漠化减少667万多公顷。牧区牲畜超载一般在50%-120%,有的地区甚至超载300%。牧区的人口自然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与退牧还草,防止草场荒漠化形成尖锐矛盾。二是发展种植业与秸秆成灾的矛盾。我国共有耕地20.3亿亩(不含台湾省),在2001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4.5亿吨,按最保守的1∶1比例计算,也会产生4.5亿吨秸杆,更不用说其它非粮作物秸秆。由于农村燃料结构的变化,大量的秸秆无法处理已构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现有的技术主要是用微生物发酵法将秸杆转化为植物性饲料,其不足之处是:粗蛋白、氨基酸含量低,营养价值不高;含水高、易变质,因而不便包装、运输和贮存。
蝗灾是世界性自然灾害,近年我国华北、西北连续发生蝗灾。蝗虫为灾,在于它的食性贪、滥、食量大和发生的高密度性、爆发性。其危害最大的东亚飞蝗,食物包括芦苇、稻、麦、高梁、玉米、甘蔗、竹子、青草、树叶等,几乎见绿即吃,食量异乎寻常。一个飞蝗一生要吃掉80g食物,是自身体重的20倍,在其成虫期内,即可吃掉60g食物。它的群居性特别明显,密度可达4000只/m2,有的地区甚至高达10000只/m2,它的爆发性是由于它的高繁殖率。正是蝗虫这些不同于其它昆虫的特性,对农作物危害特别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寻求一条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大矛盾的途径,提供一种能将农耕区的秸秆转化为牧区牲畜饲料的技术——集约化秸秆养殖蝗虫生产饲料的方法,充分利用蝗虫食性杂、食量大、高密度群居性、高繁殖率等特点,通过养殖蝗虫将秸秆转化为蝗虫和蝗砂(粪),蝗虫是公知的高蛋白动物性饲料,蝗砂是优质的植物性饲料,其营养成分与蚕砂(粪)相似,而蚕砂在被主要用于提取叶绿素之前,广泛用于饲喂牛、羊、猪等牲畜。由于蝗虫食性的贪、滥、大,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吸收即排除体外,所以一只蝗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饲料厂。蝗虫的群居性非常明显,自然条件下即可达4000-10000只/m2的密度,蝗虫的繁殖率也很高,雌蝗一生产卵三次以上,每次产卵约70枚,正是由于高密度的群居性和和高繁殖率,蝗灾发生往往是爆发性的,也正是蝗虫的这些特点,构成本发明的目的能够实现的基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集约化秸秆养殖蝗虫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约化秸秆养殖蝗虫生产饲料的方法,包括蝗虫育种、蝗卵采集、蝗卵贮存、孵化蝗蝻、提取蝗蝻、幼蝗饲养、成虫饲养、蝗砂收集、成虫杀灭、成虫加工过程,具体按如下顺序的步骤进行:
(1)蝗虫育种:把雌雄蝗虫成虫(1∶1-1.2比例)投放在设有产卵床的交配匾中,在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为65-85%)条件下饲养,任其交配、产卵;
(2)蝗卵采集:在上述步骤(1)的环境条件下,让蝗虫卵块在产卵床中静置3-7天,待其熟化后取出卵块,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再用清水漂洗滤水晾干;
(3)蝗卵贮存:将清洗晾干的卵块(置于相对湿度为65-85%条件下降温,降温速率为1℃/日)降温到5℃,再置于7℃≤条件下贮存;
(4)孵化蝗蝻:将蝗卵置于孵化装置中,控制温度第一天12-16℃,第二至第五天20-22℃,第六天及以后25-30℃(相对湿度为60-85%,且各温度期间的干湿度差为2度之内),孵出蝗蝻;
(5)提取幼蝗:在蝗蝻孵出前,在卵块上放置纱网,纱网上投放青叶饲料,待孵出的蝗蝻上网较多时,取出纱网置于蝗蝻饲养装置中,另放一纱网在卵块上,如此反复多次,至全部孵化;
(6)幼蝗饲养:把从孵化装置中取出的蝗蝻置于温度为22-32℃(相对湿度为60-85%)条件下,每日投喂鲜饲料,直至二龄蝗虫;
(7)成虫饲养:把二龄蝗虫投放在养殖蝗虫成虫装置中,温度为25-35℃,投喂足量絮状鲜秸杆饲料,使其迅速生长;
(8)蝗砂收集:取出养殖蝗虫成虫装置中的蝗砂,经杀菌、烘干加工得产品植物性饲料。
(9)成虫杀灭:当蝗虫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速度减慢时,即采用无毒方式杀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建成,未经彭建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3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